注册

李光耀反驳外媒:在选举中轻取对手 无需当独裁者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这里曾经是落后的英国殖民地,却飞速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这里深处东南亚腹地,但一举一动倍受各方关注,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络绎不绝。有人说这里是弹丸之地,但这里却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人

新加坡大力投入国防建设 或是世界上最小的拥有独立国防体系的国家

解说:于是在新加坡领导人的带领下,新加坡以相对独立的形象,在错综复杂,利益与猜忌纠结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获取显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让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国家中脱颖而出。

除了在国际外交中纵横捭阖,平衡各方权力之外,新加坡为了保证存在的价值,保护李光耀口中所说的脆弱的国家,增加新加坡的实力,因此投入也很大的精力到国防建设上。

早在1997年新加坡就通过了《民防防空所法令》,规定住房开发商必须修建防空设施,以防备外敌入侵。时时提醒人们应该具有一种国家忧患意识,新加坡并非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拥有独立国防体系的国家。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新加坡是世界第七大军火进口国。如果按人头计算,新加坡人均国防费用要远高于美国,以色列和科威特。对一个城市国家来说新加坡的海空军力量,与人口和国土面积远不成比例,不仅在东南亚位居第一,甚至在北约组织成员国中,也位居前列。

用新加坡执政者的话来说,新加坡的国防并非致力于打赢大规模战争,而是要做一只浑身是刺的虾。

林玮婕:很多人都惊叹于新加坡这个小小国家,散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它曾经见证新时代中国革命的开端,同时它也是推动亚洲经济的动力,而在两岸关系上,它曾经扮演过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破冰者。

与此同时它也是连接大国之间外交,以及国防的交流。新加坡凭借着小国的柔软身段,以及执政者的强烈意志,自信地穿梭在国际舞台之上。

陈企业:跨国公司为何集聚新加坡 因没有动乱没有游行

解说:这是新加坡一天的开始,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一步一脚印,国立由弱变强,种族不断融合,同时也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奇迹。

林玮婕:新加坡建国初期,工业基础非常的落后,国民的失业率也很高,整体的经济水平相当的低弱。不过才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历经了一连串多次的经济改革之后,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从六零年代的劳力密集产业,七八零年代的资本密集产业,九十年代的高科技产业,一直演进到21世纪初期发展至今的创新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实一路不难看出,新加坡为了要保持经济的活力,经济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

解说:从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一直新加坡自治独立,新加坡大部分的经济成长都来源于作为港口的优势和转口贸易。

柯木林:新加坡早期是自由贸易,自由港,那么自由港也给新加坡带来了很多好处。

解说:不过到了建国后,没有了英国殖民者,马来西亚的支持,如何独立养活那时两百多万的新加坡人口?成为新加坡执政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陈企业:新加坡面临建设两难 李光耀说钱用于建设机场港口

陈企业:因为当时资源有限,我们急于跟全球化挂钩,没有机场,像样的机场也没有,像样的港口也没有,有限的资源,那我们要做一个非常难的决定,要把钱放在盖港口,机场,还是盖大学,公立学院。李光耀作为建国的第一代,他说把钱放在机场和港口。

解说:“新马分家”之初,新加坡国内失业严重,基本消费品奇缺,国际收支严重制衡,国库只有50万新元的家底。于是在一边继续打造国际贸易港的同时,新加坡也开始进行新的产业调整和转型。

在这个时期,为了扭转大量失业,单纯依赖转口贸易的局面,新加坡政府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的特点,重点建设中心市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外国资本,走工业化道路。

陈企业:我们当时就是要把跨国公司引进来,制造就业机会,然后学一些国际公司的管理方法,当然跨国公司为什么要来?我们跟跨国公司说,我们不会有动乱,不会有示威游行。

解说:外资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据了解目前有来于欧,美,日等地,7000多家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60%的投资者在新加坡设立了其区域总部。政府最新统计表明,在新加坡的GDP中,有42%由跨国公司创造。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国内环境对外国投资者的影响,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这个小国的生存。

陈企业:跨国公司来到一个地方要赚钱,它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它要有一个好的基础设施,它要有一个宜居的城市,要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语言,它不要你在一天到晚,上街头,种族族群撕裂。

陈企业:新加坡劳动力不足 必须请外劳为新加坡经济打拼

解说:凭借着政府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把握,及对国内产业的有效调整,又得益于美国,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到上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的失业率已经从建国初的10%以上,迅速下降到3%。而全面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之中,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也让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歌手梁文福《新加坡派》:当我们不觉来到八十年代,地铁将这个传奇讲得更快。大家都忽然要向自己交代,将新谣唱起来。我们已搬家住得舒服自在,旧戏院变成教堂做礼拜。有时我独自回到旧地感慨,惦记那昔日小孩。

解说:新加坡的经济虽然在那时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在过程中却并非是一帆风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就开始遭遇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新加坡开启了第一次经济转型,向技能密集型转变。通过提高劳动力价格,促使商家提高资本要素投入,以提升生产力。但是由于工资上涨幅度很快,致使很多新加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在这次转型阵痛之后,新加坡开始反思经济结构问题,1985年后开始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石油冶炼,化学工业,精密工程等。到90年代,新加坡开始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为此开始引进大量外籍高等人才,发展大专院校,设立实验室。

陈企业:在80年代新加坡的经济GDP,或者我们的经济蛋糕还不及香港的一半,今天2015年,新加坡的经济比香港高达9%。每一年随着我们经济蛋糕的增长,我们制造出来的就业机会,没有足够新加坡人去胜任,所以我们必须靠外劳。白领阶级也好,蓝领阶级也好,把他们邀请来新加坡,为我们的经济蛋糕打拼。

解说:经济越发展,新加坡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工作也由国内做到了国外。除了往海外派出一批批管理人才以外,还在新加坡企业投资集中的中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广泛招募人才,培训人才,就地使用人才,实现了借才扩张发展。

当中不少高端人才,还被新加坡政府网罗为国家服务。利用资本引进高素质人才,帮助新加坡经济再一次起飞,但这一发展黄金期,又被一次突出其来的危机打断。

[责任编辑:邓舒蔚]

标签:新加坡 李光耀

2015-03-21皇牌大放送 春到河畔望狮城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3/21/407e1ecd-89a1-4c52-b5c1-e04f7778ddde.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