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毛泽东初见斯大林 自称长期受到打击排挤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内容:1949年12月16号中午,也就是在这里的站台上,毛泽东第一次踏上了苏联的土地,这天晚上六点,当他和素未谋面的老大哥斯大林初次相见时,脱口而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

希特勒迫害共产党 共产国际收容革命者子女

吕宁思:1936年12月12号,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消息一传到莫斯科,王明立即主张杀了蒋介石,惹来斯大林的震怒,而在收到共产国际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的指示后,中共也改变了之前“罢免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的决定。有资料说在12月24、25号,两次和周恩来见面时,蒋介石答应,只要红军听命中央,接受统一指挥,他将“不单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而周恩来则向蒋介石担保,蒋经国可以由苏联归来,可见此时苏联方面对于蒋经国回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

李玉贞: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欧洲局势忽然间就紧张起来,1936年有那个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苏联就担心它东西两面受敌,它对付不了,所以它希望中国抗战,这样在1937年的2月,俄共中央政治局就开会,就是明显地向蒋介石示好。

王丰:那示好有很多的要件,包括接受蒋介石的条件,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达成一种协议,如果一旦日本攻击中国的话,苏联愿意有偿的有条件的提供一些军事,或者是经济的援助。

李玉贞:它整个的从国际战略上,它是求它的东部边界平安,所以这种情况下蒋经国才能回国。

杨天石:季米特洛夫曾经把蒋经国找到家里边请他吃饭,大概讲了两点意思,第一点意思啊我们过去搞苏维埃错了,第二呢我们以前把蒋介石也看错了,所以现在看来蒋介石还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季米特洛夫又叮嘱蒋经国,你回去以后要动员你爹要抗日。

解说:1937年3月17号,蒋介石得到了蒋经国即将归国的消息,“十年苦斗方得国与家渐见光明也”。经由西伯利亚大铁路蒋经国和芬娜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孝文先到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再乘船回国,但是随着父子相聚日期的临近,蒋介石的心中却开始愁闷起来。

杨天石:蒋(介石)得到了蒋经国即将回国的确切的消息以后,那么蒋(介石)写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教子不慎自坏家风可痛可悲”。

解说:(1937年)4月18号,蒋经国一家人到达杭州,但怎样和这个曾在苏联报纸上骂过自己的儿子见面,蒋介石不无踌躇,“经国昨日到杭,不愿即见,今始见之”。第二天(4月19日)蒋经国一家来到西湖畔的橙卢别墅,拜见蒋介石和第一次见面的继母宋美龄,父母间的政治隔阂在十二年的离别中被亲情融化了。“经儿由俄归家一别十二年,骨肉重聚不足为异,而对先妣之灵可以告慰”。蒋介石让蒋经国和家人回到老家浙江奉化的溪口,和生母毛福梅住在一起,还给来自俄国的长媳芬娜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方良”。

蒋方智怡:她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她知道说中国的女性好像比较保守,但是我公公是倒是很主张,那时候啊她爱运动,她游泳、跳水、滑雪、骑马她都会,那我公公那个时候就说没问题,但是他也,有些照片我想你们大家都会看到,在那个时候好像有的人觉得说这个蒋经国的太太好像比较开放。

解说:事实上这样的文化冲击不只是方良本身,蒋经国自己对当时的中国也十分陌生,而蒋介石对这个曾经接受过马列思想的儿子是既关爱又忧心。

漆高儒(时任蒋经国机要秘书):在苏俄这种情形啊可能有点不可靠,需要再教育,怕他(蒋经国)有点共产党。

解说:蒋介石给儿子找了一位国学老师,还要求他研习儒家经典,后来蒋经国的文章从不假手于人,文字洗练,文笔流畅,这段时期的闭门苦读功不可没,但是很快,这一段隐士式的生活被北平郊外卢沟桥的枪炮声惊破了。随着战争的全面升级,北京、上海先后沦陷,到1937年底,连首都南京也被日本军队占领,中央政府前往重庆,蒋介石前往武汉指挥战事,国家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一直安居家中的蒋经国再也坐不住了,恰在此时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举荐他到江西任职,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李继锋:对蒋经国的使用蒋介石当时也很为难,因为他回来得比较突然,并没有非常合适的位置可以给他,另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他和宋美龄的关系比较微妙,蒋经国非常孝顺他的母亲,而当时他的母亲因为宋美龄不得不和父亲离婚了,所以当然他在表面上对宋美龄还是很尊重的,但从内心里边他总是有他的想法的,所以可能熊式辉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对蒋介石来说正好解除了他的一个困难,而对蒋经国来说他也很幸运,他可以比较自由地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去施展他的才能。

解说:1939年6月,蒋经国去到江西赣州,出任第四行政区(赣南地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从此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漆高儒:中央的人重庆政府啊都知道蒋经国这个人很能干,很清廉,大家叫他“蒋青天”,对于政治有建树。

解说:在赣南步入而立之年的蒋经国大刀阔斧地查禁烟赌娼,修明吏治,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大为改观,甚至被称为“中国战时政治的一项奇迹”,也为他日后助力蒋介石治理台湾打下了基础,而就在蒋经国回到中国的1937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却辗转经由法国也来到了莫斯科,被安排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在那里15岁的毛岸英尝到了甜蜜又苦涩的初恋滋味。

解说:在距离莫斯科东北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市市郊,有一座没有名称牌匾的学校,整饰一新的红砖,白瓦和绿树之间已然找不到太多历史的痕迹,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里成为了近5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的栖身之所,也因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国际儿童院。

李海文:它是两个德国人,德国同志提出来的,是1933年提出来的,因为希特勒上台以后,1933年初他就搞的一个国会纵火案,把国会大厦给烧了以后呢,他就嫁祸于共产党,原来就是共产党都是在欧洲的共产党都是合法的,然后他就逮捕了大量的共产党员,你想这些共产主义者他们是革命的,他们当然要献身,要继续去同法西斯同希特勒做斗争,但是他们就会想到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就提出来了,希望共产国际能够成立一个国际的儿童保育院,收留他们的孩子。共产国际也就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就同意了,就在1933年当时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国际儿童院是在莫斯科的,后来呢才迁到了伊万诺沃。

解说:2013年6月的这一天,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大寿”,为了迎接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国毕业生,儿童院的退休老师和本地校友们一大早都赶回了母校,而此时人群当中一张少见的东方面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周小余:我在中国待过四年,我是从中国来到这里的,我的名字?

记者:(对)。

周小余:奥丽雅。

记者:(你的中文名字呢?)

周小余:什么?

记者:(你的中文名字呢?)

周小余:小余,(我父母)他们从事的是地下工作,我自己也是非法,由别人带着偷渡过来的等中国的同学来了,我们会和你们讲更多的。

解说:和周小余拥抱的这位身着白衣,满头银发的老人就是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

周小余(周惠年之女):他们每次来我都很高兴,每一次都是,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对方,特别是现在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不在了,(见面)怎么能不高兴呢,反而让我难过的是,这很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

解说:除了刘爱琴,这次从北京赶来的中国校友代表团中,还有博古的女儿秦吉玛,李范五的儿子李多力,萧三的儿子萧立昂等近50人,长年研究毛泽东、周恩来、华国锋等人,撰写并出版相关回忆录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李海文也受邀加入了其中。

李海文:她(周小余)父亲叫谭忠余,她父亲是特科的,他娶的是顾顺章爱人的妹妹,所以他跟顾顺章是连襟。所以中央就做了一个决定,就要把顾顺章的一家都要给杀了,他这个家里呢就是一个据点,就是他们家的人认识我们中央的所有的领导人,谭忠余就非常好,他就同意组织把他的妻子给除掉,他都为了这个革命舍弃了自己的妻子,所以(中央)就让他跟周惠年结婚了,结婚以后呢然后等到向忠发叛变,向忠发是1931年的6月份叛变的,向忠发非要去见他的姘头,他到中央苏区之前已经跟周恩来住在一起了,出去就被捕了,被捕了以后周恩来一看他没回来,就赶快转移了,转移到谁家?谭忠余家,你可见谭忠余有多么的受到周恩来的信任,后来就把这个谭忠余就送到苏联去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泽东 蒋经国 苏联

人参与 评论
毛泽东初见斯大林 自称长期受到打击排挤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1/25/68fa17e0-3e6b-4157-85b3-abab2bc94c31.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