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陆文虎:26年前就断言莫言具大师潜质

2012年12月17日 14:29
来源:凤凰卫视

谢英俊:给我颁奖 鼓舞年轻人加入到农村工作

沈星:谢谢德德玛女士,谢谢。

表演: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沈星:家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柱。

郑浩:现在很多的老百姓都在辛勤地劳动,每天都为自己实现这个梦想添砖加瓦。

沈星:因为有了家的气息,建筑才会有生命力,因为有了民众对于家的希望,城市才会有生命力,接下来这个故事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建筑师的故事。

郑浩:有请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万绍芬女士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万绍芬(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我很高兴在这里向各位讲述谢英俊的故事。首先是因为他的事迹和他的名字同样精彩,堪称名副其实的英雄俊才。谢英俊是台湾客家人,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淡江大学,多年的奋发有为,使他成为才华出众的建筑师,他更是台湾对百姓广为传颂的名人。众人皆知,建筑师是一项科学技术很强的专业,但是心系天下寒士的谢英俊却把对人民,特别是对普通人、对原住民、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同情,放在心中的首位,他曾提出协力造屋的建筑理念,强调设计者、施工者、使用者融合一体,他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立的乡村建筑工作室致力研究开发一种结合农村经济与社会条件,而又高标准的环保的绿色建筑,他亲自教农民学会自己动手盖房子,这是多么亲民的动人之举。为了保障当今天下寒士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工作权,谢英俊勇敢地冲破市场经济制约,冲破形式主义美学的行业陋习,千方百计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一位台湾建筑架这样称赞,谢英俊的建筑实践仍然重重地击破着主流建筑学院习以为常的价值,以及诸多未经检验的粗暴的专业成见,这便是谢英俊心怀天下寒士职业操守和人品道德高度评价,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在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不惧艰险,先后加过台湾921地震后的重建,台湾88水灾原住民住房的重建,汶川512地震灾区重建,以及印度尼西亚亚齐南亚海啸灾区重建等等。作为中华慈善总会的名誉会长,我不能不从内心深处敬佩他的大善大义之举,在一个又一个的灾区,人们看见他的焦急的面孔和辛劳的身影,灾区人民感激他,称他为人民的建筑师,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2012年在英国利物浦当代艺术双年展上,谢英俊以人民的城市命名,举办了他的个人展,这是何等崇高的名誉,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想把最后还想说的话,集中归为一句话,人民感谢你,历史会记住你。

沈星:谢谢,现在我们掌声有请获奖人,谢英俊先生,谢谢您,您不愧于人民的建筑师这样的一个称号。同时我们有请颁奖嘉宾,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先生、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陆凤彬先生上台,进行颁授仪式。

文促会主席团对谢英俊先生的评语是:“独树一帜的建筑思维以及对于社会灾难、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和无私关怀。”

谢英俊(台湾建筑师):很多朋友认为说我是充满了人道关怀,但是我更希望说,所谓的人道关怀就像空气一样,在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对我最大的支持,还是我们的作为真正地能够帮助灾区的民众,我们的农民,他们可以盖了一个很安全、很漂亮的房子,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房子是非常便宜的,尤其是他可以很骄傲地跟诸位讲,我这个房子是我自己做的,非常有自信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灾区的工作,会比较顺利的,就是说房子是靠自己做的,而农民在更广大的一个环境里头,盖房子这是生产行为,不是消费行为,不是花钱买来的我们再看看我们的传统的民居,多漂亮的房子,这个是农民的手、人民的手才办法打造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专业,承袭了西方的这个专业的作为,事实上是把他们的能力约束住了,现代的工法、现代的条件、现代的施工组织,这个对我们传统,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但是我们怎么跳开这个桎梏呢?我们再看看西方的农村,诸位到欧洲去参观西方的农村的时候,看的都是一百、两百年前,即使西方社会他们面对这个课题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也是无作为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农村盖房是城市的四到五倍的数量,那我们怎么面对这个课题,现代我们西方的这些思维模式,强调个人的英雄主义的,面对这个话题其实是无能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农民的参与,所有人民的参与,万千之手来打造自己的家园,那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理念。我想文促会,还有凤凰卫视,给我的这个肯定,可以鼓舞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农村的工作,谢谢大家。

沈星:接下来的时间,这位文化行路人,也是一位舞台的导演,她年过70,但是却有着像年轻人一样的精力和热情,她连续三年为国家大剧院创排了四部歌剧。

郑浩:她被称为戏剧女皇,才华横溢,但据说她有一点小脾气。

沈星:我觉得有个性才会就是屹立于舞台之上吧,她拿过多个文华奖,她咬牙切齿地把一切献给了舞台,而且眼里揉不下半粒沙子,她就是导演陈薪伊。

陈薪伊:第一次鼓号队千万不能动台。血雨腥风快速前进。敲的时候不走,那个时候不走。

解说:她是中国的“戏剧女皇”,舞台构成了她的世界。

陈薪伊:我已经做第100部戏了。

解说:历史、英雄、理想是她的主旋律。巾帼导演,胸怀大志。她的创作不仅源于激情,更有近乎虔诚的神圣使命。

陈薪伊:戏剧文化它也是治病救人的。

解说:年逾古稀,仍然佳作不断。她的美丽与独特永远绽放。陈薪伊,舞台奇葩,剧界常青。

张和平(北京人民剧院院长):今年是我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的日子,60年来被授予人艺荣誉导演称号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陈薪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应该算她的娘家人,她从事戏剧艺术60年,前30年主要是表演艺术,后30年主要是导演,也包括编剧,设计的剧种包括话剧、歌剧、京剧、儿童剧、音乐剧,可以说太多太多了。我可以举出《奥赛罗》、《贞观盛世》、《商鞅》、《梅兰芳》、《红楼梦》、《原野》、还有今年大获成功的,国家大剧院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我实在没办法一一地列举,因为她所创作的剧目有100多部,我只想说,没有近乎于工作狂的创作激情,没有强壮的体能,这个创作量,这个贡献是无法想象的,我更为钦佩的是陈导的戏剧思想。2010年,曹禺诞辰百年,陈导应邀为我们北京人艺排演了话剧《原野》,她的导演阐述至今言犹在耳,那个名字就叫做《假如没有“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思想解放的姿态重新解释曹禺的作品,她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说明人性之高贵在思想,之脆弱如风中芦苇,可以视为一次深沉的文化的反思。”今年歌剧《赵氏孤儿》的这样一个创作的过程,更展现出陈薪伊鲜明的戏剧理想,她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中国从未有过的立体交叉的这样一个文化的背景,一面感叹不得要领、不得要领,一面却也毫不隐晦地宣称,美是永恒的感召力量。她说感召便是我的动词,是我创作的唯一动力,是我的戏剧宗教。她还说,她必须坚守美与丑、邪恶与正义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界限,并说剧场是她心目中的圣殿,是不可亵渎的、不可玷污的,尤其不能为商业目的所玷污。她获得中华文化人物称号,让我为她感到骄傲,谢谢。

[责任编辑:袁鑫] 标签:绍侯 陆文虎 何晓道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