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香港发展承受很大压力

2012年07月02日 11:23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龙炳颐:从前都是什么保护呀,就是要变成博物馆,其实香港的那些民间建筑,哪里能够做博物馆。

李浩然:他说如果你要赚钱你就做旅游发展吧,旅游发展的项目永远的对象是外人,而不是要我们保存我们自己香港人的文化。

解说:在香港岛西南面的半山上,有一座哥特式建筑眺望着南中国海,绿树掩映下,幽静淡雅,却难得有人会留意到它。原来这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在1875年建成的一间疗养所,当时中法《北京条约》已签署,到中国传教的法国传教士慢慢增多,在香港教区奥塞神父的建议下,教会决定在香港设立伯大尼疗养院,如果有在远东地区的传教士患上了疾病,就可来此地修养。半个多世纪里,先后有101位神父在伯大尼病逝。

廖宜康(伯大尼活化项目建筑师):到1974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是香港的一个发展商,就买过来了,就把这块地买过来了,买了本来要拆掉重建,开发,然后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保佑这个地方,很奇怪,香港政府那时候就把这块地,跟发展商换了一块地,就在隔壁。

解说:在伯大尼疗养院的旁边,还有一座八角形的建筑,它建于19世纪80年代末,本是一间专供饲养英国奶牛的养牛场。1983年,牛棚关闭,奶牛养殖转往中国内地,而早在此前十年,牛棚的业权与伯大尼疗养院一起,已辗转由香港政府获得。1978年至1997年间,伯大尼被交由香港大学出版社使用,并在1981年被评定为二级历史建筑。

李浩然:它在建筑上不是很特别,如果你把它当一个古董保存下来的话,当是一个博物馆去看的话,它的硬件是没有什么好看的,你要看哥特的建筑物外国很多,比它好一百倍的外国更多,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说它被活化了,它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用途。

解说:伯大尼的修复工程在2003年开始,政府出资8000万港币,历时两年完成,它被交给香港演艺学院的使用,作为电影电视学院的新校区,并只需向政府缴纳象征性租金,而此时的伯大尼其实早已残败不堪。

廖宜康:所有这些窗都是没有的,填掉的,就用转填掉的,所有都是封闭掉,全部是白油漆,乱七八糟的。尤其是屋顶的部分,屋顶部分在大概1960年代,他加建了,可能就是以前的那个(斜)坡屋顶,已经漏水了,或者大风,已经坏掉了,他就拆掉了,就建了,可能空间也不够,就建了一个方盒,我们接过来的时候,重新建回斜的屋顶,你看它是一级一级的,如果从外面看的话你是会看到灰颜色的,就是跟它本来的瓦是差不多,但是从里面看呢,你就看到是通透的,一直可以看到海,一个一个的小岛。它可以作为一个上课的地方,它这个地是一个弹力地板,就是跳舞的,可以的,然后后面是有一个演讲厅。

解说:新的用途像魔法一般让伯大尼重现光芒,然而相比新建一座建筑,修复古迹着实更考验设计者的智慧。

廖宜康:第一,这两道门已经都不在了,这两道门到哪儿去了,到一个豪宅,在山顶上,然后把它谈好,把它还过来这边,所有的窗都不在,它的窗在哪儿呢?我们找到几个,但是才几个,找不到全部的,包括那些,你现在看到这几个雕塑,这里本来有12个,本来12个,也找不到,其实两个已经移民到美国去了,那时候蛮痛苦的,就是我们要按照有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去重新把这个东西慢慢地画出来。它呢,本来也是没有空调的,但是呢,你看到屋顶上有一些十字型的这种孔,现在呢,就变成为我们空调的出风口跟回风口,本身它就是这个图案,所以就不需要挂什么空调机,或者有一些空调的百叶,就比较难看了。

解说:如今的伯大尼,作为香港演艺学院的新校区已经运行五年,那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牛棚,如今也已被改造为小型剧场,供学生和附近社区的居民们举办演出。小教堂如今也对公众开放,市民可在此举办周末弥撒,或是结婚庆典。而原本疗养院的酒窖,则被改造成为历史陈列馆,向后人一讲述伯大尼百年来的沧桑。

重获新生的伯大尼,走出了历史,走进了香港社会,2008年,它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法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伯大尼的模式能够被推广吗?香港如何才能合理走出一个年轻城市的发展困局。

林郑月娥:必须要为这些我们拥有的建筑物去找一个新的用途,或者是说,给予它一个新的生命。

解说:2008年2月,香港政府宣布推出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预留10亿元港币,邀请非牟利机构参与活化7座政府拥有业权的历史建筑。除了承担复修的全部费用,政府还将为成功申请的非牟利机构提供500万港币以下的运营经费。活化计划条件优厚,香港掀起了一轮古迹保育的新浪潮。

李浩然:活化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对系,不把它当成是一个古董,而是把它当成是一个城市的资源,令它可以符合现在我们社会上的要求,给它一个新的用途,它的生命就可以延续到未来。

从雷生春变迁看香港历史建筑“活化”

解说:在香港九龙的老城区,有一栋三角形的四层唐楼,被夹在两条街道的交汇点。2000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这栋奇怪建筑的来历,它的外墙油漆已经完全脱落,门窗也已残破,但一份气派还残留在那里,这气派来自建筑的设计,以及楼前那听来响当当的名字,雷生春。

林中伟(雷生春活化项目建筑师):那时候还传过这里是个鬼屋,因为那时候没人住,还长满了野草,树啊。

解说:2000年,雷生春被业住捐献给香港政府,并被评定为一级历史建筑,三年后,政府对它进行紧急维修,雷生春的故事慢慢为人们所知。原来它的建造者香港九龙巴士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雷亮,1931年雷生春落成,雷亮将一楼开辟为跌打药行,楼上的三层则为雷家自己居住。1944年雷亮去世,雷家也在20世纪60年代搬离了这里。

雷中元:我们后面这里一望出去全是菜田。

李浩然:当时的雷生春,政府的用途都是博物馆,精品店,这一类的东西,我们的团队说不行,深水埗是一个很本地的地方,你要把它买去,变成卖很高级的,很贵的商品的东西这是不行的。

解说:如今在香港政府出资支持下,雷生春被活化为一间中医馆,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中医门诊。顶楼天台被开辟为中药园,楼下大堂则是一间香港传统的凉茶铺,这里还设有雷生春的历史陈列区,过往的行人可以随兴走进来,饮一杯凉茶,品尝这历史的陈香。

[责任编辑:楼楚楚] 标签:林郑月 香港 局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