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历经传奇分隔两岸 凤凰推动完成合璧
解说:既曾入元朝为官,又身为宋朝后裔,精通琴棋书画的赵孟頫,身为江南文人之首,一举一动皆为风潮,而在松雪斋学习的黄公望,自然也受到影响。
王袆(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赵孟頫因为他主张那个效法北宋,远追宋唐嘛,特别推崇董源、巨然的风格,而恰恰早年黄公望的画风也是从董源巨然入手的,他们必然是有种师徒关系的。
解说:元朝文人画师乘董源、巨然,其中巨然是五代宋初的画僧,黄公望同为修道之人,特别能体会巨然画中平淡自然、浑厚幽深的意境。
江明贤:巨然本身是和尚,所以巨然的画,本身就非常脱俗淡雅,脱俗飘逸,所以影响到他。那董源本身都是画江南的景色,也是擅用淡墨,主张淡雅,飘逸这一类型的,所以也影响到这个黄公望的这个风格。
解说:开始习画的黄公望,心境上更加豁达,行为举止也超脱世俗的拘束,甚至自号“大痴”。
蒋勲:“痴”是美学里面最重要一个字,别人都认为你傻,而你愿意去做的那个事情是“痴”,“痴”可能是比智慧更高的一个东西。那我们可以看到,他后来称自己不只痴,而且是大痴。常常在海上,海河交界的地方,在那边听激流轰浪,那个大浪打在石头上的那个声音。然后暴风雨要来,所有人都劝他,你赶快跑,他都不听。然后在那边感觉,所有周边的东西,他是有一个痴的那个东西在身上,月夜的晚上,带着所有的酒瓮在船上要去喝酒,把酒瓮吊在船尾用绳子绑着,等到游湖游完,到了那个江边要登岸,要取酒喝的时候,全部绳断瓶空。然后他就大笑起来,那个笑声是声震山野,山鸣谷音。这些故事大概都看到一个画家,非常特殊的一个部分,那个痴的部分,不是它的技巧笔墨而是性情上的某一种东西。
解说:虽然行为举止异于世俗眼光,但大痴道人的文采,广受元末文人圈的敬重,也是继赵孟頫辞世后备受推崇的文人。黄公望寓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旅居平江时就将眼前所见的山水信手拈来挥洒在画纸上。
傅申:《溪山雨意》这一卷也是很有名,因为这个前面还有个引首是文征明的儿子题的溪山雨意几个字,然后接下来是他的画。几个高的树在近坡,然后主要是对岸的一排远山,一排元山是在云雾缭绕,它不是在高山,江南沿海都是一千公尺以下的几个小山,那这一犬就是近景一个远景,然后就慢慢、慢慢消失了。
解说:习画近二十年后,黄公望的画作在江南文人圈已经打响了名号,这幅送给友人的画作上还有元朝文学家题写的跋文。
蒋勲: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所以我们很确定这是黄公望七十三岁一个重要的作品,那也顺便介绍一下,他是为一个好朋友叫性之画的,那这个性之后来就把这张画,拿去给元朝的翰林待制柳贯,他在这边写了很长一个跋,赞美黄公望。说他简直像神仙一样,总觉得他是骑着那个鲤鱼在山上在飞,里面写得非常非常美,那我特别要提到说黄公望当时是谁?他是一个全真教的道士,然后他在今天的松江、上海卖卜维生。卖卜维生听起来很美,其实就是摆一个算命摊子在路上替人家算命,赚一点钱,可是这里也看到元朝很有趣,因为很多精彩的知识分子隐居在民间,他们是不出来做官的。而这些做官的人其实对这些民间江湖里的盈隐逸之士有一种非常高的崇敬。所以它里面非常非常赞美黄公望,也认为说他的诗书画都到了最高的这个位置。
解说:一身宽袍,白发苍苍的老道士,早就阅尽了人生沧桑,晚年在亲人的陪伴下,定居傅申。
王耀庭:不过这个历史上记载比较晚一点,就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一个黄公望的这个十六世子孙,叫做黄泰曾经在他们那个一本叫做《虞山黄氏五集》这样的一本书里面,一个跋文上面提到说黄公望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做德远,次子叫做德宏。那这一个次子德宏呢,曾经跟他一起到杭州,他隐居的这个地方叫做筲箕泉的这个地方居住过,那德远就一直住在富阳的老家当中。
解说:大痴道人遨游于天地间,不时为经过的凡夫俗子卜上一卦,而全真教里也有道友追随他的脚步,一同云游四海。
蒋勲:郑樗是一个道士,他是黄公望的师弟,他们的老师都叫金志扬,金蓬头一个老道士。黄公望当时已经是江南全真教的领袖人物了,那他就带着这个师弟到富春江这一带去,来往于一个道馆之间,然后开始画这个画。那什么叫做樗,这个字我们现在不太用了,如果大家读庄子会读到这个字。有一次走在山里面看到一个大树,好大一棵树歪歪扭扭长得不直,别人就在笑说,这个树长的这么大,大而无当的,因为不直。因为如果树很直,它就可以做栋梁之材,所以他们说这个大而无用的树,就在骂那个树,庄子就哈哈大笑说幸好它对你没用,它要对你有用,就不会长到这么大,早被你砍去做房子去了,那是庄子哲学里讲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所以这个郑樗就给自己名字叫樗,就是我要做一个不要被人家用的人,所以取道号叫无用师。、
黄公望作画20年名扬文人圈晚年定居富春江
解说:这两名自认痴狂和无用的道士,走遍江南直到晚年时七十,而从心所欲的黄公望,决定隐居富春山,从此画笔间开创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新境界。
江明贤:画史上记载是七十四岁,他就躲到富春山里面隐居,为什么隐居呢?可能跟这个早年做官,做官可能不如意,大概被人家陷害,也被抓去关了几年,关了几年出来以后,他心情就大大的改变了。他这种心情的改变呢,所以促使他晚年躲到富春山,去隐居起来,那么真正的创作是从隐居在富春山里面(才开始)。
解说:而位于富春江岸的“南楼”,则成了黄公望的画室,隐居富春江的岁月,黄公望总是随身带着皮囊,里边放着画笔和画卷,乘这一叶扁舟,任由江水飘荡。
江明贤:根据他所写的一本书叫做《山水要诀》里面所说,他就是一直强调写生,他没事出去旅游,就是带着这个毛笔、薄子随时记录下来,那有些是凭想象。那古时候很多山水画家呢,几乎都是在游山玩水,人跟自然完全结合在一起,他特别喜欢道家,人跟自然结合在一起。那最后呢,把富春江跟富春山,其实,他就是把它当成一个艺术品来处理。
黄公望80岁作富春山居图 泛舟河上点墨成画
解说:大痴道人静观万物,作画不再受到晨昏牵绊,银钱风景和一生感触交织成画,一幅旷世巨作慢慢在画纸上成形。
黄公望晚年时,归隐富春江畔,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但在无用师弟的相陪下,经常拄着拐杖携着画具,悠游富春江。
蒋勲:“至正七年仆”,就是黄公望自己称为仆,“归富春山居”,就是我回到富春这一带,“无用师携往”,就是我的师弟无用这个炼师,跟我一起到这个地方,暇日有空闲的时候,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我就开始画这张画,下面很棒的四个字,“兴之所至”,兴之所至是说我没有刻意要画,年纪到这么大了,其实没有什么东西一定要斤斤计较,所以高兴了就拿出来画一画。
解说:1347年七十九岁的黄公望,兴之所至在南楼画下了《富春山居图》的第一笔。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