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戴锦华:解析中国电影文化新格局

2008年01月18日 15:27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世纪大讲堂》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 周六 14:10

重播时间: 周日 08:25 23:30

盘点影片,剖析现象,中国电影成绩背后隐忧凸现。资本与艺术,谁在独舞谁被主宰?商品与文化,如何权衡?如何选择?影人,观众,政府部门,对中国电影该承担些什么?著名学者影评人戴锦华女士1月19日做客《世纪大讲堂》,深入分析《中国电影文化新格局》

2007大片之“悟”访问量

前段流行一条短信,是看完几部电影之后的人生感悟。我想,如果谁都不可信,似乎有些太悲观,所以想了想,不如加些前提:

看了《色戒》发现女人不可信......

女人不可信,条件应该是“感情面前”。

看了《投名状》发现兄弟不可信......

兄弟不可信,条件应该是“权利面前”。

看了《集结号》发现组织更不可信......

组织不可信,应该是无条件的......

戴锦华,生在北京,籍贯山东。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在任教的同时开始自修电影。1985年前后开始在北影讲授电影课。1987年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理论专业。并从90年开始在北大兼职讲授电影课程,1993年调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1995年戴锦华牵头,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建立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化研究室。自1990年起,先后前往印度、日本、法国、美国、奥地利及香港、台湾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电影节、访问或讲学。1997年,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聘任为兼职教授。每两年一次赴美组织暑期密集型课程。戴锦华曾坦言到:“就我自己说来,对于中国现实的关注,超过了我对学术自身的热爱。”89年后电影理论的“队伍”基本溃散,电影学院已不再具有学术研究和理论思考的空间。而中国社会的变化,使戴锦华意识到,电影研究不再可能仅仅在电影“内部”获得有效的阐释,作为一个“不甘心被绑在现有学科战车上的不安分的人”,她最终去而复归,重回北大。想以此扩展自己的领域,进行更宽泛意义上的“泛电影”现象的研究。这也是她直觉的文化研究的开始。

戴锦华的学术研究领域可归结为:电影理论,中国电影史,女性主义,女性文学,大众文化研究等。她对近二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独到的和清醒的认识,对“第五代”,“第六代”有着深刻的剖析和理解。从电影、文学等艺术形式为激发点,她对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有着敏锐的触角,并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所以她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显现出难以多得的睿智。她的课常常人满为患,而且她拥有大批的固定听众,甚至包括北大周围的一些非北大人。每个教师节她的讲台上总是不止一束鲜花。除了学术以外,这种真诚的师生关系可能是她另一个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大讲堂近期节目精选:

要缩小贫富差距 如何保障起点公平?

王康解读俄罗斯的精神与梦想 

“灰色收入”是不是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

茅于轼透析中国贫富差距背后的深层原因

解决贫富差距扩大 政府应当如何作为

[责任编辑:石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