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私享家 感受18世纪法国皇室风情

2012年09月12日 10:19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李辉:什么时候开始有师傅的,最早有师傅是什么时候?

陈世英:最早那个时候是16岁,我学雕刻的时候。

李辉:16岁学雕刻。

陈世英:对。

李辉:16岁,不是现在还在上初中高中吗?

陈世英:对,那个时候的香港的生活人逢一世,所以也没有免费的教育,所以很小就来当学徒了。

李辉:所以学徒是16岁,但是你自己几岁开始尝试着雕刻的一些东西?

陈世英:17岁。因为我就是很反叛,不听师傅的话,那所以我觉得师傅教我的的技术或者所用的工具,我就觉得那个太过时了。

李辉:就刚学一年就能批评师傅是不是过时了。

陈世英:对,我不喜欢他那一套的叫法,所以我就离开了师傅。

解说:离开师门虽然并没有掌握什么过硬的本领,但是也无碍陈世英开始的自己的大胆尝试,只是现实就是现实,和很多艺术家一样,伴随着他早期创作生涯的常常是坎坷、穷困和潦倒,为了提高雕刻水平,他也曾经观摩墓地当中的雕刻,从中领会中西雕刻之间的差异,这为日后融合中西的珠宝设计风格埋下了种子,他曾经怀着的希望奔波在澳门和香港之间,登门推荐自己的作品,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成,他甚至因为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恶劣的生活环境损害了健康,28岁竟然中风,然而艰难的环境并没有熄灭陈世英的热情,他始终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可以吸收到的知识。

陈世英:你能够吸收的越多的话,对后来的设计产生了一种更全新的一条路,因为很多有创意有想法,但是工艺是你的一种障碍,但是你的知识又丰富的话,你就会想很多的方法要达到目的,就是用各种的一种艺术去解决,我刚好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剥离,什么都学的。

李辉:都学过一些什么东西?

陈世英:剥离,国画、油画、素描、木雕、象牙、家具也做过,因为我没有念书,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背景,但是穷小子就给人家看不起,但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觉得我一定要把技术练好,我要把工艺练好,要把我的思想,比方说没有上个过大学,但是我很好奇大学生念书是念什么书呢?结果我跑到书局里面,我看到那些书之后,我就买了那些书之后,那时候我也想那老师怎么教,就讲那个老师的教材,我就回去研究,从这种好奇里面去对我的一种学习的这个是态度。

解说:这种逆向学习的过程也贯穿在陈世英的艺术创作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雕刻的技巧,他学习绘画、学习冶金、学习不同物料的特性,为了更好的表达作品,他仔细研究工具在雕刻水晶的时候发现宝石和光影之间的对话,因此发明了世英切割法,这种同样是以逆向思维作为主导的雕刻方法,结合的浮雕、影雕、内雕的艺术,并且配合精密计算的宝石切割角度,从而改变了光的折射角度,令影响重叠,形成五面的立体倒影,这是复杂的雕刻技法,不但为陈世英获得了人生当中第一个专利和国际大奖,也奠定了他雕刻大师的地位。

陈世英:我再创造那个世英切割法的时候,完全是反过来的那种想法,要把深的要雕到最浅,左的要雕成右,但是你要坚固到光的折射,因为在宝石里面除了内雕的工艺是逆向思维之后,但是你在切割里面是光的那种对流你必须要每一刀都要坚固到,我这一刀进去之后,前面看反出来的是什么呢,所以由于这种原因,那两面我觉得可能也形成了未来的一种能够有更深的思考。

李辉:换位思考的这样的一些自觉性在里面。

陈世英:我觉得前面有一段很难走的路,但是就回来你走通了,总是有人,有贵人出现。

解说:陈世英的贵人也是他人生当中第一位伯乐,便是林宜顺,1998年在林宜顺的引见之下,陈世英遇到了人生当中重要的挑战,为台湾的佛光山制造一座佛牙舍利塔,带着20多年来自己摸索和积累的经验,陈世英开始了一场耗时两年半之久的艺术探索。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感受18世纪 皇室 风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