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邱震海:今日中国有公共空间 无公共讨论

2012年02月03日 11:19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邱震海:须建立健康成熟的公共讨论文化

蒋晓峰:关于方舟子、韩寒以及孔庆东,这三个名人应该说他们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这三个人在公共平台上发表的一些言论呢,应该说我们看到这三个人都有感性的思维,但是又有情绪化的表达,现在大量的民众包括我在内,其实也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进行一个围观。但是从这个围观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吸取什么样的营养呢?继续来请教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先生,邱先生我们看到这三个人的确是在微博上,或者是在传统的媒体上,发表言论的时候火力很猛,我感觉就是有点各说各的话,没有形成一个理性的或者健康的一个讨论。您感觉今天的中国是不是需要形成一个非常健康、成熟的这么一个讨论氛围呢?

邱震海:这是问题的关键,首先我觉得像这样的一些公共平台,公共空间里面产生的一些公共事件,造成大量的人们进行围观,从广义上我认为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呢?一个社会铁板一块,远远不如多元来的那么色彩纷呈,哪怕有很多人围观,哪怕有很多人思想茫然,我觉得总比大家统一思想要好。

再加上这些公共事件出现之后,我们发现上面没有一个大员出来支持,甚至封杀某一个人,没有。没有一个宣传部门,说出来喊停,所以我认为这是其实中国公共空间,公共平台里面的公共事件里面,产生的一种非常好的氛围,但是这是不够的。这个我认为如果我们不予以提升呢,很多的鱼目混珠将仅此于此,仅仅停留在这么一个层面。

蒋晓峰:大家都在简单的看热闹,围观。

邱震海:简单的看热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大家要细心的梳理一下,首先公共平台产生我认为非常之好,刚才我已经说了,中国目前产生公共平台它的一些现实的条件。其实我们如果再稍微扯远一点,昨天我在微博上也跟大家进行讨论,我说大家到过欧洲的人都知道,在欧洲每一个地方它都有集市广场,集市贸易,英国叫open market,这是什么呢?这不但是当时古代时候很多人讨价还价的地方,大家买卖叫卖的地方,而且也是知识分子登高一呼,发表演说的地方。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没有电台、没有广播,更没有互联网,更没有微博,所以大家需要一个物理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公共的地方,这就是open market,就是当地的一个集市贸易的广场,这是知识分子传播思想的地方。然后慢慢它的一些物理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公共的空间就像大学、教堂包括咖啡馆,为什么在西方的咖啡馆那么的盛行,那是许多知识分子坐在烟雾缭绕这些地方,大家探讨思想的地方,这是个物理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的一个地方。

后来随着大众媒体出现之后,大家可以看报纸了,于是这些公共空间就开始失威了。当广播、当电视、当互联网、当微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躲在家里头自己在搞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个公共空间由物理上的东西,由那种open market开始慢慢的转向物理上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些虚拟空间,但是公共空间同样存在。所以公共空间它基本上需要两个条件才能产生,第一个是人的利益多元化,人的利益多元化之后,他必然产生要为自己的利益得到发声的这么一种需求,利益多元化来自哪里,利益多元化首先来自私有化的产生,当人有自己财产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保护你财产的需求。是在今天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就是2006年开始的我们的《物权法》,已经明确的宣布要保护每个公民的私有财产。

所以当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业主的时候,我们自然我们的房屋如果受到国家侵犯的话,我们的业主委员会自然要出来,这就是我们的个人的私有领域,走向我们的公共领域。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是众人之士,许多个小圆中间有一个相交的大圆,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公共平台,是公共空间。今天中国这样的公共空间,不但由于我们的私有财产的产生,我们需要保护,我们产生保护的愿望要发声。同时也由于包括微博在内的一系列的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这两者造成我们公共空间的产生。

蒋晓峰:对,我不否认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像微博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其实像这种空间还不只微博了,像博客之类的,其实都是供大家交流的平台。

邱震海:对。

蒋晓峰:有了这个平台以后,怎么样去经营这个平台,把这个平台经营成为一个健康的、良性的、理性的供大家。

邱震海:所以我后面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我认为,其实中国是需要营造一种公共文化的氛围,公共讨论的文化。我提三个问题,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公共讨论?第二个问题是今天的中国有没有一种公共讨论的文化?第三个是再加几个词,今天的中国有没有一种健康、成熟、理性的公共讨论的文化?三个问题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只不过步步深入。第一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公共讨论,见仁见智的有的朋友说有,你看微博上那么多人吵架,那么多人在辩论就是公共文化。但是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公共讨论是一种浅层次的、肤浅的、自发的,流于情绪和发泄的那种所谓的讨论,它没有办法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讨论来升华。

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讨论,其实在一个自由、民主、开放、多元、理性的一个社会里面,政府每出台一个政策,它都需要老百姓经过一番公共的讨论,所以每个老百姓他都愿意参加到,无论对于政策还是对于价值观的一系列的讨论当中去。而每个老百姓都形成一种参与讨论的这么一种习惯,这个就是一种健康意义上的一种公共讨论。今天中国有公共事件,比如说像韩寒和方舟子的大战,有孔庆东的辱骂,有许多人的围观,围观他不是讨论,围观只是看热闹,他只是想要知道事情的一个结果。

蒋晓峰:并不参与。

邱震海:他也参与了,但是他是在观看,但是他没有后面的思考,没有后面的观察,更没有后面的解析,这里面的逻辑这里面的背景,更没有办法指出未来的方向。如果我们从围观从在跟着看热闹,跟着观察,慢慢的开始能够衍生到我们去思考这个未来的背景到底如何发展,这个后面的逻辑怎么发展,这个后面的出路在哪里。通过各种多元的讨论,因为当一个问题产生的时候,一定有这个观点、有那个观点,各种观点进行碰撞的时候,这种公共讨论就开始形成了。

而我们大家说,我们今天呼吁说要思想启蒙也好,要解放思想也好,国民素质提高也好,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听上去都很虚,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切入口。所以我现在我认为要找到一个切入口,就是要建立一个讨论的文化,建立一个公共讨论的文化。而我们在中国,其实已经有了包括像微博,包括像网络世界,包括许许多多这样公共的平台,公共的空间,我们的公共事件每天层出不穷,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提升这些对公共事件的围观,对公共事件看热闹,没有使它提升到一个公共的文化。没有提升到公共文化跟我们没有这种公共讨论的文化是有关系的,我们没有这么一种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习惯,文化是一种修养。当我们每个人都学会晚上回家看报纸的时候,这是一种习惯,然后慢慢我们就成为一种修养。当我们如果每天下午或者晚上,我们会坐在一起我们会谈谈问题的时候,这是一种涵养。

如果我们每一个公民,围观是很正常的,围观是开放的一种表现,我们要保护围观,保护每个人围观的权力,但是我们要让每个人不断地从围观去提升他们思考的一些素质。我们每个人如果慢慢的学会从围观走向思考,走向多元的讨论的话,那么这种习惯,这种修养,这种文化就开始形成了。同时这种文化它不能是发泄性的,不能是情绪,更不能像孔庆东这样谩骂。即使他后面理有一百个对的,但是理对也不能话糙,很多人都说话糙理不糙,哪怕理是正确的也不能话糙,怎么样培养一种成熟的、理性的一种公共讨论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觉得今天的中国让人看到很多希望,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公共空间,已经有了公共平台,我们有许多的公共事件正在发生,但是只不过这些公共事件发生的那么自然,发生的那么的偶发,发生的那么情绪化,发生那么满足人们八卦的心态,但是它没有提升,我们怎么样去提升这些东西。其实这是中国未来发展内在逻辑,已经需要我们去做的,因为刚才我提到了其实2006年我们出台了《物权法》,我们已经开始保护人们的私有财权,私有财权得到保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型,由于私有财权的保护,所以我们大家政治的众人之识已经开始慢慢的形成了,同时再加上互联网的产生。所以与其说把问题推给别人,其实我觉得包括大家,刚才说的你我在内的每一个公民,我们如果养成一种参与公共讨论的修养、习惯,乃至使它成为一种涵养,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蒋晓峰:其实包括像我在内的大量的围观者,或者说到这个公共平台去的时候,我的感觉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良性的互动。其实这种公共平台有了之后,怎么样能够来促进这种良性的讨论或者这种辩论,应该说是非常有益的趋势。

学会谈话 学会讨论

蒋晓峰:其实我们作为人,大家都会说话,但是说话应该说是大家一个非常基本的一个生理上的功能,也就是运用你的声腔、嘴巴,当然也运用你的大脑来讲话。但是呢说话跟谈话以及讨论之间呢,又是有区别的,我们继续来请教邱震海先生。

[责任编辑:吴芮泽] 标签:邱震海 韩寒 孔庆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