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谈知青运动: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
而且正是因为插队知青,他是断断续续地陆陆续续离开的,所以知青运动结束以后,出现的那种知青大规模返城的那种浪潮,主要是兵团知青掀起来的,因为他们是集体行动的,像我们都是那种陆陆续续走的,那么由于他们是集体行动的,所以当时对社会的冲击就非常之大,而且回城以后形成的问题,也比我们更严重,因为他们农村待的时间长,其实我在农村待的时间也很长,只不过我后来没碰到安置问题。
但是如果真的是到那个时候,你再去做工人那就太老了,一般的国营工厂你都进不去,只能进街道工厂,遗留下来非常多的社会问题,是吧。再加上这些人因为在农村待的时间长,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凝聚力也比较,也比插队知青更强一些,但是我觉得知青运动的主体,还应该说还是插队知青。
第二点,我觉得现在对知青运动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虽然一左一右,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这个偏差都是很大的,比如说正面的就是说,这个知青运动有多大多大的作用,说知青到了农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什么等等等等。不能说这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是吧,我自己就在农村,其实各种各样的事儿都干了不少,我也并不认为我在农村是虚度的,也的确是干了不少的事儿,是吧。
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你本意是要宣传这种做法,但是这种宣传呢,实际上本质讲,它是对当时农村状况的一个很大的讽刺,比如说我吧,我在下乡的时候,其实严格地说只读过六年的小学,假如我这样一个只读过六年小学的人都已经成为农村迫切需要的所谓人才,那你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农村是一种什么状况,是吧,连小学,读过小学的人,都成了那个稀缺资源的话,怎么可能呢,实际上情况也不是这样是吧,离开了我们这些知青,地球也照样转的是吧,我们的确是在农村是做了不少事儿,但是并没有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这个作用那么重要,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就是现在的很多知青文学,也有一种伤感的笔调,我觉得的确也是有理由的,甚至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所有倒霉的事儿我们都遇到了,一出生就挨饿,什么一上学就停课,这个顺口溜怎么说我已经忘记了,所有的这些事情好像都好像有人说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承受的。不过说实在的,即使这样我还要说,实际上当时的知青,还是有一定的待遇的是吧,如果要讲知青苦,那一般的农民又该怎么说呢,是吧,他们要比我们更加没有指望的多。
这里我还要讲,当时除了知青以外,中国大陆上也还有一批我们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人叙述的一个群体,就是盲流,是吧,当时其实盲流还是相当多的,我们现在完全好像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我觉得这个的确是有一个问题,有一批人是自己在这个其中,也包括在农村流浪,比如说有一些那些人到那里去弹棉花的,到我们那里去拉板车的,是吧,什么什么,这些人都有的。这些人和农民,我觉得他们的那个受的苦,不应该说比我们少是吧。
如果说知青受苦,那但是知青当时也并不是追过最苦的一个阶层,但是知青的感觉的确是非常之痛苦,一个很重要的痛苦就是我觉得还不光是物质上的,就是一个精神上的压力,就是你对你的前途完全没有任何指望,讲得简单点就是你不知道你的未来在哪里,是吧。如果你是个农民,也许你的生活并不见得比知青更苦,但是你对你的未来是有预知的,是吧。我将来也就是农民了,而且我的家也就是在这里,是吧,当然作为一个知青,他对未来完全是一片茫然的,是吧。他有一种完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那样一种孤独感,那样一种无所依归的感觉是吧,而且也看不到自己做的那一套,自己做的那些事儿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刚才讲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其实我们还是很需要意识形态的,讲得好听一点叫做激励,讲得不好听一点叫做麻醉,但是不管是麻醉也好,激励也好,的确也需要是吧,那么对于农民来讲就不需要养家糊口,他反正是耕田吃饭,这个对他来讲是理所当然的,是吧。在这一方面的确知青那个痛苦是很深的,但是这个物质上的痛苦,我觉得当时的整个中国社会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但是这一段的生活的确从正面的意义讲,它的确也对我们感知中国的社会,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包括一些本来文革之前,是属于这个社会比较处在特权状态下的那样一些青年,是吧,那么文革以后他们有一段下乡的经历,的确对他们了解一下,中国的实际社会到底是怎么个样子,尤其是中国最底层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最有一定的帮助的。
而且到了今天,我们很多人对那个时候的农村,已经很不了解了,以至于说什么的都有,比如说很多人说那个时候,文革的时候尽管是大家的生活很苦,但是还是有了很多的积累嘛,以后改革以后的很多成就,还是靠这个积累起来的,是吧。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毛泽东栽树,邓小平乘凉,是吧。这个说法说实在的,如果你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当然这个我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观察的角度也可能有不一样,是吧,当然你只看那个知青中讲的,那个时候怎么穷到如何如何的地步,是吧。这当也是一个,也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角度,是吧。所以这一段的历史我们来讲,的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而且对我们未来,应该说都有抹不掉的影响,是吧。
我是1978年直接从农村出去读研究生的,那么有些人就尤其是在国际交流的情况下,有些人说你是哪里毕业的,我说是什么什么地方的研究生,本科什么地方毕业的,我就说我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但是不是Waseda University,大家知道日本有个Waseda Univeristy用汉字就是早稻田大学,那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个很有名的大学,当然我也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但是我就不是这个Waseda,不过要说对我的实际的,对我人生的实际影响,我觉得这个“早稻田”大学,可能比很多那个Waseda University出来的那些学生,受Waseda的影响可能也不见得小,是吗?那么在座各位有很多也有这种经历,我不知道他们也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就说到这里。
解说:在逆境中坚持奋斗的知青们,在这场运动结束后都活跃在各个领域,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知青文化,那是否意味着这段岁月就是青春无悔,而这场运动又曾被给予了怎样的评价?
王鲁湘:非常感谢秦晖教授的演讲,我们下面呢,进入这一个现场交流的这样一个环节,关于那一场知青运动或者我们在座可能也有曾经和知青经历有过交集的人,那么有这一方面的问题,想和秦教授进行交流的请举手。
现场观众:我是中共党史专业的研究生,我这代人是没有经历过知青运动这个历史,但是我们是充满了好奇,然后今天也感谢秦老师,给我们分享这段历史,我有一点疑问就是,我们看到中国当今许许多多的,各方面的栋梁之材以及精英,他们许许多多都是出身于红卫兵,知青一代,同时呢,我们也看到,我们所谓的这个被摧毁的一代,被下岗的一代,也许许多多是出身于知青的这个出身,所以呢,我想请教秦老师的就是,这样的两种人群,前者是不是能够证明,上山下乡运动它对于个人发展来讲,是不是也有一些的积极意义,而后者这一群人呢,是不是有能够证明我们的这个知青运动,完全就是一个历史的错误,谢谢老师。
秦晖: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人们对于命运的抗争,对于苦难的抗争本身是有审美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能美化苦难,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比如说抗日战争,当然我这个比方可能有点不确切,我们可以说抗日战争锻炼了很多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因此日本侵华就是很有意义的行为,是吧。这当然不能这样说的,我觉得这个坏事它就是坏事,但是很多人在逆境中它的确是,就是克服种种,那这个的确是可歌可泣的,我认为歌颂知青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歌颂知青运动是吧,这知青运动是应该被彻底否定的,但知青在这个知青运动的中间,很多人对这个在逆境中坚持奋斗,他们的确是有在各个方面,也做出了很多成就,但是这和通常意义上的那个逆境奋斗,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同,你不管在什么地方,甚至还有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待过的,现在也很有成就,那你也不能说,那我们就应该说,这个奥斯维辛也有某种正面意义,是吧。我觉得是不能这样讲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价值判断,至少青春无悔这个说法在事实判断上,是完全违背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知青上山下乡,对于绝大部分知青来讲,并不是他们的自由选择,既然不是他们的选择,就没有悔不悔的问题,知道怨不怨的问题,你可以说当初你强迫去了,我去了,我还不埋怨,我就是觉得我就应该是你任意驱使的,那你可以说青春无怨这都可以,但只能代表你自己,是吧。别人怨不怨这个你不能代表别人的。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