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尉迟:媒体报道让医生心寒 长此以往国将无医

2012年05月14日 11:21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我觉得它还是媒体的问题,医院治好那么多人报道吗?没有,因为报了也没人看,专捡烂事儿报道,再加点个人色彩,充分运用叙事技巧,哥,你不火都不行了,可医生们看了,他们也心寒啊,都是打工仔,长此以往,国将无医啊。

凤凰卫视5月12日《倾倾百老汇》,以下为文字实录:

尉迟琳嘉:十天之前我们刚刚缅怀了拉登,今天我们要庆祝“提灯,“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诞辰,也就是国际护士节,我对护士的感情很深厚,在我出生的时候当时医院正好停电,据说大人物降生的时候都是霹雳闪电,我出生连交流电都憋了,你说我得多招人恨呢。没电,我也就没急着往外走,等等吧,所以我出来之后啊,已经被羊水给呛得断气儿了,没电,什么吸痰器各种电子设备都没法用,这时候,我生命中的女神登场了,一个美丽的护士轻轻俯下身,嘴对嘴吸出了我肺里的积水,伴随着一声啼哭“哇哇”,一个话唠诞生了。也就是说截至今天我已经失去初吻快三十年了,所以你说我能不惦记着护士嘛。可如今啊,护士们连自己都护不到了,还得找护卫,卫生部4号发文,二级以上医派驻警务室,这挺好,与其一天麻烦警察叔叔跑好几趟医院还不如直接医院上班好了,我为祖国省汽油嘛,您说说,如今医患关系都惊动警察叔叔了,菜市场乱吧,最多派一队城管就搞定了,我觉得有关部门直接请警察没敢调城管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领导也知道城管大哥们靠不住。二,黄岩岛还需要他们出力呢,是不是?那今天的不老传说,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古今中外的医患关系是今不如昔呢?今不如昔呢?还是今不如昔呢?

范仲淹曾经曰过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相”和“医”也就是国家总理和医生是可以相提并论的,都是为了普济天下恩泽万民,医生曾经是婚恋市场最炙手可热,可如今姑娘见了纷纷退避三舍,不要说被打,被患者家属捅死的都常见诸报端,报端上还常见的有不靠谱医生的报道,海南一个小伙脖子难受诊断月经不调。深圳一个大姑娘肚子疼,诊断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子宫附近有包块,好消息是姑娘你的前列腺长得好标准啊。以前的医生是医疗技术人员,现在的医生是懂医疗技术的服务人员,以前的病人是患者,现在的病人患了病的消费者,以前医患是战友和朋友,现在医患是靓女和追求男,追你的时候好吃、好喝、好脸、好多票子、都好说好说,咱俩要是没成,嘿。

5月5号就一个星期之前湖北荆州第一医院一个只穿内裤的大哥正准备上麻药开到呢,突然间腾的就手术台上跳下来,抄起各种家伙砸向了麻醉师,这种在手术前先把医生打了的病例倒是很罕见啊。当时凌晨3点半,嗯,不是贞子上身了,就是甄子丹上身了。后来我回看了一下历史,这个打麻醉师的家伙应该是曹操上身了,曹操,生在一个有神医的年代,名曰华佗,麻沸散的专利拥有人,也就是如今麻醉师的祖师爷。当年呢,华佗想在曹操身上搞个临床实验,号称是要利斧开瓢,取出“风涎”即可医病,可惜还没动刀先被曹操给杀了。所以现在哪个医院啊您要是收到锦旗“华佗再世”,那小心啦,下半句叫做“曹操来也”。死亡威胁,记得报警哦。还有锦旗写悬壶济世,扁鹊重生,这也是一个意思,扁鹊当年劝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很生气,你才有病呢,你全家都有病,病,结果不久蔡桓公病的要死了,再去找扁鹊,人家躲医闹,扁鹊东南飞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怕两种人,一种是蔡桓公这样讳疾忌医的,也有怕这种有病乱投医的。

比如说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1799年12月13号正是个黑色星期五,他生病了,华盛顿先后喊来了管家、私人医生和两个名医一共给他放了4次血,总计2500毫升,这是有正常人体内血容量的一半之多啊,结果可想而知的,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要是这事晚发生200年,从中国把俞昌时大夫调过去打点鸡血,哎哟,这病肯定就好了。其实也不怪华盛顿找偏方,还真有放血疗法这么一说,在近2000年都是欧洲的“万能”疗法,头疼脑热,放血,腰酸背痛,放血,月经不调,那更得放血。法国的路易十五得了天花,哗啦哗啦的就开始放血,据说最后血都放的是差不多放干了,这事搁以前叫治病,搁现在自尽呐。所以欧洲恐怖故事里的吸血鬼,那其实都是悬壶济世的就救人名医啊。咱们也不陌生,你看电视上,电视剧里边,大侠中毒之后运气疗伤,扑哧一声一口鲜血,观众就知道他病好了,因为中国讲究破财免灾,出点血那不是坏事。这一直到中世纪,欧洲人放血呢都是由教堂的僧侣来完成的,到亚力山大三世的时候权力下放,民间是由理发师来操刀,小发廊都是放血的,现在没这功能了,小发廊主要负责放荡的。您看理发馆门口都立一个转灯,红、白、蓝3色这么一个灯筒,那是因为发廊要向法国致敬,不是啊,不是,其实呢,他那三个颜色红色代表着动脉,蓝图代表静脉,白色呢,那是绷带啊,放完了不给绑上那是要出人命的。在西医的眼里呢,病人是N块儿肉N块骨头再加N多管子就这么捏一块了,所以要我说啊,最早的手术师其实是个中国人,战国初年的庖丁庖大夫,虽说是个兽医吧,庖丁解牛嘛,这没学过西医的屠夫肯定不是个好厨子呀。但也就是说中医把人当人看,西医看人从来就是当牲口处理的,西医和中医谁更好这个话题也探讨了百来年,直到近年呢,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导下才有了中西医的结合,这才稍微消停点。

在1929年的时候汪精卫曾经提出过要取缔中医,当时北京有“四大名医”,其中两位施今墨和孔伯华就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了各省中医到南京去请愿,并向汪精卫严正下了战帖,找12个病人过来,西医,你们先挑6个,你们去治,剩下的6个病人,交给我们中医,我们中医来治,如果我们输了咱们再谈取缔我们的事,中医分到的6个患者啊,分别是什么高烧啊、气喘啊,反正也就这点事儿,结果呢,中医治疗的效果特别显著,病人迅速恢复了健康,有人就这么总结,说西医呢傻瓜相机,指哪拍哪,中医啊,那是单反机,拍出来的照片很有层次的。1929年中西医搞到你死我活还有一个大背景,86年前,1926年3月8号梁启超先生因为尿血住进了北京某医院,X光一拍,右肾有个瘤,梁先生秉承着维新派的乐观主义情绪就问大夫,不一定是癌吧。大夫答,不一定不是癌哦。于是,按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梁启超果断割掉了一个“腰子”,好莱坞为了几纪念这个事儿还拍了个电影嘛,叫《“削肾客”的救赎》,接着啊,继续尿血,割错啦,接下来又拔了七颗牙,还尿血,饿了好几天肚子,还是尿血,就这样住院35天,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拔七牙切其腰,天并没有降大任于他,反而3年之后被召回天上安排其他的工作去了。但这些苦难并没有妨碍梁启超先生成为最受医生喜爱的患者第一名,出院之后梁先生在《晨报》撰文,力撑医生无过错,不要奢望,如今个个患者都是梁启超,有一个梁启超,那医患关系也不至于这么僵啊,是吧。梁启超这么来撑西医啊,因为他觉得西医是有价值的,但当时在中国的发展形势很不好,所以鲁迅去当孺子牛,梁启超做小白鼠,依旧是无怨无悔,为的那是咱们国人的健康。

如今那些个明星形象代言人啊,我劝你们也好好学学,是吧,拍广告之前甭管是胶囊啊,洗发水啊,治前列腺的,你自己先临床试用个3-5年的,这个事儿,我看可以立法的啊。如今患者里梁启超是难觅的,鲁迅倒是有的,在《华盖集续编》中的《马上日记》里边他写过,我曾经忠告过G先生,你要开医院万不可收些看来无法挽回的病人,治好了走出没有人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尤其是死掉的如果是“名流”,您看,鲁迅作为一个曾经东渡日本学医的业内人士,他都这么说话,能不让患者心寒嘛。哎呀,去了日本都学坏了。但鲁迅还讲了这么多问题,还是“中国人的问题”,是“特别国情”,我觉得它还是媒体的问题,医院治好那么多人报道吗?没有,因为报了也没人看,专捡烂事儿报道,再加点个人色彩,充分运用叙事技巧,哥,你不火都不行了,可医生们看了,他们也心寒啊。

电视剧《心术》片段:咱们医院每天治好10个病人。嗯,那是没问题,应该的,你只要治坏一个搞得你医院医生的形象一塌糊涂,名声狼藉,现在就有不少关于医院的疏忽导致病人死亡的跟踪报导,虽然说这些报道啊都是带个人倾向性的,老百姓不管这个啊,他一看报道就会骂我们医生啊,怎么怎么不负责任啦,怎么怎么对病人不好啦,你说咱们医院都这个形象了还有什么公信力啊,大家还要不要到医院看病啦。如果咱们科的事儿再上了报纸,哎哈,全瞎。那舆论监督有没有道理呢?要是没有舆论监督你知道这里有瘦肉精吗?要是没有舆论监督你知道城管打人、官员贪污的事儿吗?哎呀,这舆论监督到别人都很重要,一旦监督到自己啊,就浑身不舒服。

尉迟琳嘉:这台词儿啊,别太当回事儿,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出离生活的,媒体做了不少好事,坏事儿也连带着干了不少,报道一起砍医生,他砍的是颈动脉长在哪儿哪儿哪儿,连着几个案子都奔着颈动脉去了,前天我看一新闻,说某富豪怎么在澳门豪赌,这钱呢,是如何如何给运到境外去的,简直就是一本海外洗钱转移资产指导手册。可是你要说回来,怎么真正解决这医患矛盾,那我也只能批评批评媒体同仁,其他的骂不起啊,那谁那谁那谁,哈,至于医患本身呢,我自己随时都可能成为医患者中的一员,我没资格说,医生呢,我又真心心疼他们,都是打工仔,不过,长此以往,国将无医啊,没事儿,移民其实很简单。

凤凰卫视中文台《倾倾百老汇》 【节目专区】

主持人:尉迟琳嘉 【主持人专区】

首播: 周六17:15-18:00

重播: 周日16:00-16:4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胡淑丽] 标签:尉迟 医生 报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