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寒门难再出贵子:出身越底层 所考大学越差

2013年09月11日 14:30

红德小学生源大量流失 现仅有72人在校就读

杨东平(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在那个世纪之交,就在2000年前后作为一个分野,农村教育发生了一个极其深刻,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变化,就是在2000年前后,我们基本普及了农村的义务教育,但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了另外一场对农村教育的改造,我们称之为撤点并校,就是大规模撤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教学点,村小。

解说:董仁发所在的红德村原本有三百多名适龄儿童,如今,留在红德小学读书的只剩下72人,大多数孩子要么随父母去了营盘乡,要么被送到二十里外的镇上,读条件较好的寄宿小学,一度,这条横跨山崖间的索道是外出读书的孩子们最便捷的通道。

村民:从毛草坪回来天有点黑,又下雨,雨姊妹领了来,齐头的洪水就来了,来了就把两姊妹冲下去了,两姊妹都叫水打下去,打到沟里去,所以二三天到六七天才找着一个,大的在下边找着了,小的没找着,两姊妹一个十七八岁,一个十一二岁,后来就想起修这个桥了,就是让人们从梁子上过,一个学生就收五角钱。

解说:2012年5月,当地政府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禁止索道继续使用,虽然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离开红德村外出读书的孩子,还是越来越多,但凡家里有一点能力,父母都不愿意把孩子留在红德小学。

村民:四七是多少呢?二十八,对了,是二十八。

解说:邓家庆是红德小学的校长,初中毕业就到这里教书,已有29年的教龄,最近十年,他亲历了红德小学师生的大量流失。

记者:上边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

邓家庆:只是讲简单的,我们像英语课我们都开不起来。

记者:英语课没开。

邓家庆:没有开,现在我们就是教师一是年龄大,还有部分教师学历上也不够的话,我们只能是适当安排,完不成该并课我们就并。

唐明光(红德小学教师):综合课包括的内容多,就是语文、数学、美术、音乐,都有在里面,所以呢课有点复杂,一个教师负责两个班的这个副科,所以要把点布置好,然后给他讲清楚。

村民:不舒服,有什么问题吗?没事,给我说,为什么不写呢?我没本子,没本子,有钱没有,没有,没有啊,我拿钱给你去买,快去,来,我不要,不是,我叫你抄写的是这个。

解说:红德村地处乌蒙山深处,交通闭塞,水源缺乏,卫生条件差,对刚毕业的师范生来说,这一切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

邓家庆:有的嘛,分的话也分不到我们这来,即使分来最多呆半个学期,或者一年又走了,或者乡里面要去,或者别个小学要去,调到别个小学去,但是还有个毛病,像红德这个小学的话,就是只要教师一走的话学生也跟着少。

解说:无奈之下,邓家庆只好不断从本地物色代课教师,目前,全校十一名教师中,只有三名在编的公办教师,其中只有一人有中师学历。

记者:张老师,您到这个学校教书教了几年了。

张小高:12年。

记者:那之前您在哪?

张小高:我在家干农活,有时出去打工。

记者:那是怎么到这个学校来教书的。

张小高:就是他们这里缺乏人,招考的,招考那时一个学期才100块钱,后来给加到300,300加到500,现在才是700。

记者:700块钱。

张小高:700块钱一年才发八个月。

邓家庆:我跟你讲这些人有自尊心,一是在等团转,其二是早午晚可以回家帮忙做点事情,招了几批,我招的老师多得很,招了以后两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就全部跑出去打工。

记者:您想过这个学校的将来,它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邓家庆:将来的话听说2015年要规划了学校,要并,并校以后,像我们营盘乡的话听说只能有两所小学,到2015年的话,像我们这都并上哈青。

记者:记者:那我们这儿的孩子要是上哈青上学的话,那路上要花多长时间?

邓家庆:那就远了,只能讲现在交通比以前好多了,家长可以拿两轮车送他,但两轮车不安全。

记者:恐怕将来要是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话,家里的经济负担也会加重吧。

邓家庆:肯定重,重多了,在我们红德村,他来读的话又不要出半分钱,开学的话背个小书包,最多买几支笔两个本子就可以读书了,送出去的话一个月最少都要几大百。

杨东平: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青少年辍学,一系列的问题,它的后果之一,它造成了大量没有学校的乡村,农村的文明的生长点消失了。

解说:据权威发布,从2000年开始,中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农村小学生的辍学率回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初中辍学率高达43%,与此同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办学模式,正在城乡间蔓延。

衡水,这个盐碱地上的地级市,近年来因为一所中学闻名全国,连续13年原本籍籍无名的衡水中学,蝉联河北省高考冠军,令莘莘学子趋之若鹜,赞美者说,它以拼搏精神创造了间发达地区的高考奇迹,批评者说,军事化备考,题海战士,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加工厂。

杨东平:最近这些年,各地出现了一批所谓的超级中学,这些学校的特点是体量巨大,通常都是一两万人的高中,五六千人的初中甚至小学,然后它具有一些特权,主要就是可以在较的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那么它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把一个地区的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一网打尽,集中在一两所学校内,从而使绝大多数其他的学校丧失了和它公平竞争的这种可能性。

解说:这是2012年高考的最后一天,这一年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高达87.8%,96人考入清华北大。

视频片段:考得怎么样,考得挺好,估计能得多少分,估计六百多,我不想走,挺怀念这儿的,舍不得衡中,准备考哪个学校,考名牌大学,他说过他想上南开,他的目的一直是北大,理想的学校是哪儿呢?应该是清华吧,当时选择衡中就是觉得考清华北大多,后来来了衡中以后感觉就是学校好,老师好,人家是真的付出,真的兢兢业业,我就感觉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从我本身来讲。

教育体现在哪呢?

你比方说,咱们的学生到了衡中以后,可以跟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李部长直接地面对现,可以跟赵忠祥直接地面对面,也可以跟凤凰传奇面对面,可以跟共和国的将军面对面,在其他学校我想这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不可能有这个,没有这种待遇。

杨东平:所以这个机制造就了少数学校的辉煌,破坏了一个地方高中教育的生态,所以造成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的整体的下降,这些超级中学的崛起往往跟县中的沦陷是连在一起的,因为那些县中,现在好的老师,好的学生都留不住,所以他的学校就逐渐逐渐地垮掉了,那么一索农村的高中垮掉的话,它就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学生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视频片段:我是一个离开了家门没有工作的人,茫无目的的四处飘荡寻找奇迹的人,我也渴望着一种幸福名字叫做婚姻,我也渴望着一种温馨名字叫做爱人,我的家里还有个母亲她时时为我担心。

凭什么你大城市的孩子就能在这考试,人家外地的孩子就在这考不了试,我有受教育的前来,我有考试的权利,是考试,没说不让你考试,只不过你得回原籍考试去,那能考的一样吗?那边学的是那个知识,这边学的这个知识,那不是瞎掰吗?

解说:18岁的林何,看起来和北京孩子没有区别,然而,他却不是真正的北京人,二十年前,何女士从四川广元来京务工,和北京人老林结婚后生下林何,按照当时的户籍政策,林何的户口随母亲,在交了一笔又一笔赞助费后,林何在北京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如今,高考却成了一家人无法逾越的难题。

林何父亲:三月份左右吧,我们去学校开会,开家长会呗,人家多次给我提醒,这孩子不是北京市户籍,应该回老家。

林何母亲:我说,比如说,我一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让我高高兴兴在这儿上了,我孩子已经茁壮成长了,到现在要快成苍天大树了,你半道把我们脑袋砍下来,您说这棵树还活得了活不了。

林何:我现在吧,就已经快学不去了,现在除了上课必要的东西要听,我一般就除了睡觉就是睡觉,没目标了。

杨东平:它本来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或者至少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是常住人口的权利,就是我再你这个地方生活,我在你这里纳税,租房,那我就自然应该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寒门 董仁发 考大学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