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蒋介石最不堪的一个决定:撤离大陈岛

2013年04月01日 14:08
来源:凤凰卫视

严正德(大陈撤退来台“义胞”):我们到了一个很大的,像现在的大礼堂,像体育场一样的,屋内的体育场,它(政府)给你排好了,草席、一个碗、筷子、面包,一个一个一个,像军队那样排起来,通通排在地上。

解说:来到台湾的大陈人,在招待所住了大约半年,接着就住进“政府”在全台,兴建的36个大陈村里。

寥彩凤(大陈撤退来台“义胞”):(台州话)自己人去做工,(政府)帮我们盖房子,再慢慢地给你一家一家分开。

解说:这是新村落成,大陈百姓搬进新村的照片,2011年2月,台北举办了一场寻找大陈宝宝的活动,昔日14位大陈宝宝,共有7位出席。相片中,这名男婴叫吴明达,他是当年大陈来台的小明星之一。

吴明达(当年的大陈宝宝):在我们村庄里面,就有出5位大陈宝宝,所以我是其中一个,所以从小的时候就,大家都说我是船上生的。

解说:而像梁小英那样,是母亲撤离上大陈前一晚生下的孩子,也是所谓的大陈宝宝。

梁小英的母亲(当年的大陈人):出生的时候,还要带四五个小孩,带着她(小英)背在后面,还要走路,走到很远的地方。

解说:眼前这位,头发梳理得相当整齐,白发斑斑的大陈婆婆,名叫颜金彩英,来自上大陈的她,直到今天才知道,打从下船的那一刻起,她已经成为镜头下的主角,镜头下的她,看起来若有所思。

颜金彩英(大陈撤离来台“义胞”):担心一个妹妹,一个人,很想,妹妹是一个人来,一个人来,她老公(被)炸弹打死了,她先生(被)炸弹打死了,她一个人来,担心妹妹。

解说:就这样,每个大陈人,都带着不同的故事来到台湾,但他们同样被冠上,“大陈义胞”这个称号。他们是50年代的台湾,最振奋民心的一支队伍,台湾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岛屿。

当年来到台湾的大陈居民,以南台湾高雄的人数最多,总共容纳了4500人,位于高雄旗津的实践新村就是其中一个,如今,实践新村多半成废墟。可是对当年这些说着台州话的大陈人来说,语言让大陈聚落,保留了大陈的传统文化,却也部分隔离了,大陈人和台湾社会的互动。

颜达中:到了台湾以后,没有把我们打散,在大社会的熔炉里面,还是让我们大陈人集中在,群居在一起,那种氛围又比较强烈的。

梁文杰(大陈来第三代):我从小就没有看过我爸妈跟讲闽南话的人,或者讲除了国语,或者大陈话之外的人来往过,我从来没有,来我家的朋友,来我家的我爸妈的朋友,全部都是大陈(人)。

解说:早在1949年,台湾已经接纳260万,来自大陆的军民,这个数字对当时的台湾社会来说,是个沉重负担。1955年尽管最后撤退来台的大陈居民不到2万人,可是他们所能分配到居住资源却相对有限。这是贾冬妹位于旗津大陈实践新村的住家,当时每一位大陈人,平均分配到的空间不到1坪。

贾动妹(大陈撤退来台“义胞”):我们44年(1955年)初来,住招待所半年,大概6月份才搬到这里来的,这个房子是有分的,有大房子,有小房子。大房子是像这件房子,是7个人,一间半,就是这样一间,然后又有半间的,一间半7个人住,7个人住,也是真的,也是很挤的啦,厨房在外面好小,也没有厕所,就是一间公厕,就是属于这边的人用的。

解说:而在实践新村旁的蒋公感恩堂,就是大陈人感念蒋介石恩泽,所兴建的庙宇。

寥彩凤:(台州话)(蒋介石)带我们过来,他不帮助我们的话,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也不知道,台湾人也不认识我们。

解说:在台湾,大陈人是非常独特的一群,“大陈义胞”则是那个年代,台湾对他们的特殊称呼,他们等同蒋介石最忠贞的子民。

2011年,我们跟着大陈人严正德,回到他们当初刚到北台湾宜兰苏澳的落脚处,一向以捕鱼为生的大陈居民,来到台湾后,多半居住在靠海较近的港口,岳明新村是一个典型。当年王孙河和其他四户共同乘坐一艘2.5吨的小渔船出海捕鱼。

王孙河(大陈撤退来台“义胞”):我们其他工作不会做,在家乡打鱼,到台湾打鱼,要做生意,话听不懂做其他工作我们不会做,就打鱼嘛,种田,我们不会种,只有打鱼。

解说:1964年台湾政府辅导大陈百姓,从事远洋海员训练,经过辅导,当年共有3000多名,加入航海工作。五分之一到台湾的大陈人,因此在海外落脚,许多在美的华人餐厅,都有他们的身影,可是真正的大陈家乡味,只能在台湾寻到。这天我们来到北台湾新北市永和区五和新村外的一家小餐馆,找到了和海洋和岛屿有关的记忆与食物。

张小娥(江浙小馆老板娘):像这个是年糕,只有过年才吃得到这个,所以我14岁到台湾,就影响到大陈的,这每一道的菜,很想这样子。所以说,我说,蒋经国把我们带到台湾来,我们在五和新村住了40多年了,所以我们不忘记,我们大陈的口味,就影响下一代,永远都存在。

解说:过去大陈聚落,到处可以闻到,像纸张小娥浙江小馆这样的家乡味,半世纪以来,来到台湾的大陈人,陆续离开那个充满家乡味的大陈聚落。可是最难脱离的,还是“大陈义胞”这个政治印记,像大陈第三代梁文杰那样,加入民进党的历程,还得经过来自大陈族亲的压力。

梁文杰:其实是慢慢长大以后,你才知道说,原来大陈人这个社会,它跟多数的这个台湾人社会,其实是有一些冲突。当你已经不再受那个大陈人想法的那个拘束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把你当作叛徒,然后你要在台湾做一个政治选择的时候,你必须要去面对,你的家族跟亲戚朋友,他们的压力。

解说:昔日的聚落,被与日崛起的高楼大厦所淹没,就在五和新村的一隅,我们看到了聚落倾颓的老房舍,它们和这里的大陈居民一样,承受了56年来的岁月风霜。

[责任编辑:吴江平] 标签:大陈岛 大撤离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