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时事评论员邱震海:“三栖人”

2012年11月06日 10:54
来源:凤凰卫视

为理想而跋涉

在德国的生活经历和自己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德语的优势,让邱震海的德语说得和德国人一样好,要继续留在德国工作和发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放弃了在德国的一切,来到香港。谈起这个决定,邱震海说:“和德国贴得太紧了,反而想脱离它。”一直研究德国、用它的眼光看世界,但德国的文化相对封闭,这让邱震海在那里找不到使命感,最终,30岁出头的邱震海带着“一只泪眼和一只笑眼”离开了德国。

除了跟德国贴得太紧的危机外,邱震海感到的第二个危机就是使命感,“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从事新闻实业的人,都希望将社会当作一个舞台和实验室,对这个社会的某些方面去架构一些东西,哪怕是国民素质的培养。”邱震海认为,这些方面的架构,欧洲人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而亚洲地区则还需要从事人文科学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在母体文化土壤上去做很多事。

所以,邱震海从德国来到香港,从一个学者到新闻人的转型就不奇怪了。

与凤凰结缘

香港的自由气息是最终吸引邱震海将之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自己当时的想法多少带了理想化的色彩。

最初做记者,邱震海觉得要从事严肃新闻的时候,这里没有空间,因为香港人并不关心这些,这令人感到失望。沮丧之余,邱震海有了“既然实现不了自己理想,那就去赚钱”的想法。于是,他进入一家香港创新发展集团任推广总监。然而赚钱赚了一段时间,仍然不满足,邱震海再次拿起笔,给香港《信报》写专栏文章。他说,如果没有后来与凤凰卫视的结缘,自己可能已经离开香港了。

邱震海的专栏文章最终为他铺开了局面,中国内地的《参考消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洲的报纸,都开始引用他的文章。就在这时,凤凰卫视也主动找到了邱震海,开始请他做嘉宾评论员。

当时的凤凰卫视定位还是“城市青年台”,对于电视评论也处于初创阶段。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飞机轰炸,凤凰才发现电视原来可以搞评论节目。凤凰卫视由此开始转型,逐渐变成以资讯评论为主。两年后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让凤凰的资讯评论得到关键提升,并找到准确定位。

邱震海的评论也由最初以欧洲为主、扩展为欧美关系,中欧评论等。尤其在2002年后,中国的外交飞速发展,中美、中日、中印,中俄大国关系以及朝核问题等越来越复杂。“原先不是很引人注目的问题逐渐提上日程,被迫开始研究”,邱震海说,从2001年到2004年,是他和凤凰的合作期,直到2004年9月,他辞去原公司的职位,正式进入凤凰成为凤凰的专职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邱震海 时事评论员 栖人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