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罗振邦:回归后的香港城市发展要遵循“慢”哲学

2012年06月14日 14:34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罗振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越富裕,越快乐?

快不一定代表效率,富裕亦不一定代表快乐。最近香港一间大学做的调查发现,在全港十八区中最快乐的市民,不是住最富裕的中上环区,也不是有迪士尼落户的大屿山东涌,反而是旧楼林立、有不少老舖和喧嚣街市的湾仔区。

回归以来,因应人口膨胀,政府发展多个新社区,包括:将军澳、东涌和天水围等。然而将军澳被指人口密度高,还受邻近堆填区臭味的困扰;东涌则遭到邻近香港机场噪音和空气质素影响;至于天水围,更被指是基层居民的“悲情城市”,缺乏社区支援,家庭悲剧频生。

在急速发展下的香港,回归后新发展的市区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讽刺的是,香港最早发展的社区之一——湾仔,居住在那里的民众,郤是快乐指数最高的市民。如果您去过湾仔,不难发现其实市政问题也不少,例如交通嘈音、卫生、房屋较旧、街市喧嚣。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反而成为市民的最爱。笔者曾经和特首曾荫权做专访,他亦提到自小在湾仔念书和成长,深深被这一个热闹和充满生气的活力社区所吸引。记得有一次拍摄曾荫权和他的太太到湾仔街市买菜,平时一脸严肃的他,少有的展现了轻松一面。一进到街市不但轻轻吹起口号哨,还跟那里卖菜、卖鱼的商贩有说有笑的。原来曾荫权在未当特首前,亦会跟太太一起来街市买菜,和不少商贩相识多年,甚至看着他们的儿女长大,难怪他一进街市就特别轻松自在起来。

快乐城市:因为有人·情·味

究竟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社区,才能令民众住得快乐和幸福?我想湾仔这一个旧社区,虽然它没有太多设备完善、装潢华丽的大厦,也没有井然有序的街道,然然它有生活最简单的“人·情·味”。

湾仔这个旧区,不是市民都在这里住了二、三十年。无论是邻居、还是楼下卖杂货的叔叔婶婶都认识多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这种密切的社区网络,成为一种自然的社会人际支援网。邻里间的守望相助,以至情感上的扶持,能令居住其中的人产生幸福的感觉,这在一些新的或较富裕社区较难建立。人们就算每天上下班碰到面亦难得交谈一下,各自匆匆进屋,立即把大门关上。一个社区,需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生活其中才有归属感,才会快乐起来。

一个社区除了人和情外,“味”也非常重要。味是什么?当然是吃的味道。在湾仔食肆林立——有传统广东传统的蛇羹店、以奶茶闻名的港式茶餐厅,还有各式各样的粤式云吞面店等。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环境,民众才会觉得幸福呢?如果一下楼,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港式食物,而且价钱相宜,自然容易令人产生快乐的感觉。然而需要留意湾仔区为什么有那么多便宜又不同类型食肆呢?正正因为它是一个旧区,租金比较相宜,自然食物的价钱不会太贵,亦不需要将货就价,影响食物质素。在生活中,“味”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它亦是一种集体回忆。从小到大吃着同一种味道的奶油多士或喝着同样奶茶长大的人,会感到一份亲切和忆苦思甜的感觉,在疏离的城市生活中产生一种亲切和归属感。

一个城市需要有人、情和味,三种元素。这正是城市规划者,特别是处理旧区重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回归近十五年,社区重建的!议题日益受到关注。去年初红磡一幢六层楼高的唐楼倒塌,造成四死两伤,事件令人关注到旧楼安全以及社区重建等问题。然而,社区重建未必令当地原居受惠。因为重建后无论楼宇以至商铺租金和价格都会急升,很多原区的老居民以至旧商铺往往不能搬回原址,原有的社区网络可能遭到破坏,原来社区具备的人情和味道亦将消失。

城市的高度发展,商铺以至住宅已经不单单是营商和居住,而是一种投资甚至炒卖的商品。香港的街道,商铺种类日趋一体化,只有各类连琐式经营的商店才能够在租以倍数上升金的情况下生存。各区商铺种类高度统一、缺乏特色和个性,不光令民众选择减少,产品价钱还越来越贵。

[责任编辑:马玉宁] 标签:罗振邦 香港台 凤凰卫视香港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