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邦:回归后的香港城市发展要遵循“慢”哲学
本文作者:罗振邦(Law Chen Pang,Bond),现任凤凰卫视香港台副总监。
经济学告诉我们,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必须分散投资,减低风险。
1997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再次验证这个道理——香港不能单靠单一的金融服务业就可以养活七百万人,必须全力发展金融以外的其他产业。
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能不讲理,如何在合理的环境下令城市持续发展,成为回归以来的一个大课题。何谓合理的城市管理?一言蔽之,法治和情理兼备;规划不是为政者在蓝图上大笔一挥,将交通和社区配套设施划分得井然有序便了事,必须合乎法则,兼具人性化,结合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令无论是居民还是旅客,更爱这个城市。
城市发展:需法与理兼备:
回归以来,香港意识要全力发展不同产业,多项基建设施亦提上议程,希望尽快上马。然而政府和市民之间却屡屡发生冲突——政府提出的城市规划建议,和民情产生极大落差,继而出现了一浪接一浪保卫文物及旧建筑保育的社会矛盾。
最明显的例子是2006年中环的天星码头拆卸风波。这个位于中环心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中环与彼岸尖沙咀连接的渡轮码头,它的运输工能随着时代变迁而减退。然而当政府要拆卸皇后码头,计划进行填海计划时,却激起一波接一波的反对声音,更有人发起保卫天星码头的运动,两次占据码头,不让当局清拆。事件最终在占据码头的示威者逐一被警员抬离而结束,清拆和填海工程如期展开。然而这次事件不但唤起了整个社会对历史建筑以至文物保育的醒觉,亦令政府日后在评核是否清拆历史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建筑物在集体回忆上的情感需要和社会价值等因素。
无形的钉子户:集体回忆
在天星码头拆卸风波中,那个码头存在的需要,不在于量化每天可以接载多少乘客、有没有代替交通工具,以至成本效益。原来它是香港市民一个重要的集体回忆,在民众心目中,中环的天星码头,是他们一个忆苦思甜的心灵地标——看着老旧的码头,听着钟楼上那每十五分钟报一次时的古老大钟,不少人回忆起艰难的年代,坐着渡轮到中环或尖沙咀上班的日子;甚至和爱人在那段短短航程中的相依相恋,以至走过人生一大段日子。天星码头已经成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无形无迹的集体回忆不存于任何一张规划蓝图,然而它一旦被破坏,等同回忆被迫抺去,容易引起社会反弹。存在于民众心灵的集体回忆,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郤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就好像一个钉子户,难以拔除。
当发展遇上法院……
在政府清拆天星码头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影响,是政府日后在推展一些大型城市规划和基建工程时,经常引来保育人士和环保团体群起而攻,继而透过司法渠道,申请禁制工程施工。“斗法”,成为一个重要的战场。“老太太推倒大桥”的案例,成为这场官民大战的经典战役。
一名六十多者长者入禀法院,指正在兴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的环境评估报告不符合法例要求,申请禁制大桥施工。法院最后判该名老妇胜诉,当局需重做环评报告,估计工程亦需暂停半年。媒体形容这次事件是“老太太推倒大桥”。诉讼已经令到大桥工程因需要重做环评报告而推迟,亦令建筑费用大增。政府汲取教训,立即审视几十项正在施工或即将上马的大型工程所做的环评报告是否合格,避免再次因为受到来自民间的司法挑战而延迟完工。事件再一次令整个社会,包括为政者需反思: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需照顾到图则以外的环保、文物保育,以至人们集体回忆的人性化需要。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