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军队党代表制和政工制——货真价实的苏联模式

2011年11月10日 11:28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文摘自《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25卷第1期 )

早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就在苏联顾问和中共党员的努力下,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团基层组织,形成苏式政工体制。实际上这也是蒋介石于1924年5月正式就任黄埔军校校长后逐步实现的,从此,“军校办校的形式、制度、人事组织等,都是苏联式的”;并且,他十分重视党代表和政治部的工作,他甚至说:党代表制度是“救济中国军校的唯一的制度”,“宁可无军队,不可无党代表”。前面我们已经提及,蒋介石对他在苏联所见所闻的一切不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兴趣。

对此,某些西方学者也承认,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红军的政委制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党代表制在一定程度上确起到整合文武关系的作用,这正是北洋体系十分需要而又未能产生的”;所以在当时,像胡适这样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也曾极力推崇鲍罗廷给中国人带来的苏俄政党那种善于组织的功夫,高度赞扬国民党的军党一体化制度。可见,这是当时的一种趋势。以后国民政府的军队实际上是国民党的“党军”;只是这个“党军”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却基本上控制在蒋介石手中,蒋介石的独裁实际上也是党军领袖独裁。这是蒋介石歪曲性接受苏联一党制经验的结果之一,因为布尔什维主义关于党与军队关系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容许枪指挥党。

1928年后,虽废党代表制,苏式政工体制有所弱化,但并未完全消失,师以上特别党部仍予以保留,且如前所述蒋经国在江西对此还有新的建树。国民党逃亡台湾后,作为国民党在军队中“改造运动”的一部分,又恢复了军队中的党部作为领导核心。并且,蒋介石还让儿子接手“国军政工局长”,并将其改名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企图让他从二十二年前的旧笔记里,找到重整国军和巩固台湾基地的答案。于是海峡两岸,标榜的主义迥异,控制的方法雷同”,也就是都延袭了苏联红军的政委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的眼光转向俄国,“以俄为师”或“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大势和主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曾身不由己地融入这个大潮之中。但比起共产党人来说,国民党随波逐流、投机取巧,实用主义甚至歪曲性地利用苏俄经验,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旁门对正统”。虽然因军事上的优势曾暂时主导中国,但其结果是被淘汰出局,让历史所淹没。

[责任编辑:王全超] 标签:党代表 军队 苏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