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二战之后,世博会进入到冬眠的潜伏期,尽管家园很快重建,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呢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举办世博会仍旧是意兴阑珊。最终比利时打破了沉默,中断了21年之后,世博会在1958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重新开了。经过了二战的阵痛,世博会的主题发生了清晰的转向,由过去的工业竞赛型,转变成为呼唤“和平、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世博的主题在“科学”之外,再加上了“文明”和“人性”。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了,但是呢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候里,我们通往世博会的大门并没有打开。
解说:在世博重开的20多年间,人类还没有想清楚科技与文明的关系,美国和苏联就展开了争霸的拉锯战,连世博会也成为他们掰手腕的战场。伴随人类登月的成功,高科技航天器和尖端武器的更新换代,新生的世博会已经由最初的单纯工业成果展会,过渡为理念的输出者和节制的倡导者。这一时期中国继续缺席,中国的土地苦难仍在延续。
1972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年后美世博会组委会主席罗伯茨,带着里根总统的愿望来到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竭力让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上,出现中国的身影。
张颐武:当然这跟中国改革开放是有关系的,当时我们有个非常强烈的愿望,那么这个赶超就是要参与到世界里面去,所谓“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要参与到世界里边,走向世界。
解说:对于刚刚施行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这是一次挑战。由于缺乏经费,中方在展品运输、展馆租金等项目开支上捉襟见肘。经过双方的协商和在美华侨的居中斡旋,美方同意承担中国展品全程往返运输费,中国展团在美国境内的交通费,并减少了展馆租金。
李天纲:而我们也想做外贸,也想引进技术、资金、人才,也都想引进,所以当然就参与到世界活动当中去。
解说:最终1982年5月1日,在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园区,人群涌向一个带有梁枋彩画的大门,在橘黄色琉璃瓦屋檐下,排起了好几里的长队。一个在世博会上消失已久的神秘国度,中国向人们再次敞开了大门。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能源”,在2000平方米的中国馆内,展出了当时在中国广大农民推广的沼气炉以及10块长城砖、秦兵马俑等国宝级文物,还有景泰蓝瓷器、玉器等工艺品和轻工产品。好奇的美国公众在中国馆前排起了长长等待参观的队伍,表演区域被围得水泄不通。
沈荣炫(原中国馆设计师):卡特总统夫人是从后门到中国馆进来的,进来以后参观完了以后呢,到了八角亭,完了以后篆刻了一对夫妻,一对图章就是龙凤章。
解说:这一天《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中国迷住了博览会观众》的文章,短短时间内,中国展馆的纪念商品,被观众抢购一空,美国大陆甚至掀起了一阵“中国热”的狂潮。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参展世博会的内容也悄然变化。中国最早参展世博会的时代,展品以农副产品、工艺品为主。逐渐的、轻工,科技产品的含量越来越大,展览形式也开始加入声像多媒体,成为表演艺术。
1993年5月,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国,成为其第46个正式成员国,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申办国际展览局一切会展活动的资格,包括世博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组织水平和展示效果,得到的国际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基于原博会的成功,中国承办世博会的呼声越来越响。
杨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工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于是就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诞生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产物,世博会究竟还有没有存在必要。在美国甚至有人做了一个独特的网上世博会,用无所不能的网络虚拟技术和真正的世博会叫板。在一个多世纪之前,人们热衷于办世博会,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怀有世博情节的前人,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办世博是国家实力的象征,而世博会也能够促进国家繁荣。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走向复兴,正在全面崛起。世博会的价值举办世博会与否,这样的议题自然的被国人所关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