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宋代六大名窑”之首 柴窑之谜

2013年03月11日 17:38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柴窑,因传说是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时烧制,故简称“柴窑”。据记载,中国有“柴、汝、官、哥、钧、定”等,六大古名窑之说,柴窑被认为是“六大名窑”之首。然而很久以来,几乎没有人见过柴窑瓷器,柴窑到底在哪更成了千年之谜,甚至有人因此怀疑这仅仅是个传说。

凤凰卫视3月9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一款有着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笔洗,以2.08亿港币的天价成交。汝瓷的珍贵不仅仅在于稀少,雨过天青的釉色更是被人们所喜欢。不过,天青釉色并非汝窑独有,这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神秘的,莫过于传说中的柴窑。
   
    王鲁湘:香港拍卖会上,汝窑笔洗卖出了2亿多港币。可能会有人问了,一个小小的物件,何以拍出如此高的价格呢?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流传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而且大多都在博物馆收藏,可见“物以希为贵”,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其实呢,很多对瓷器并不是很了解的观众,不知道在中国还有比汝窑更稀有的瓷器,那就是至今依然存在于传说中的柴窑,这里为什么要加“传说”两个字呢?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柴窑的东西,柴窑只存在于书中的记载,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柴窑,连古人都很难见到一件,足见其稀有程度,甚至因此有很多人都怀疑,柴窑是否真正存在过,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柴窑,如果有的话,它又在哪里呢,怎么会消失的这么无影无踪呢?

西安惊现奇怪瓷片 色青片薄难归窑口
    
    解说:俗话说“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尤其是被称作“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西安,更是被人认为遍地都是文物。近些年来,西安市旧城改造,吸引了一大批人到工地“淘宝”,就在此期间,一批被发现的陶瓷碎片,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有人说这是柴窑的东西。
   
    王学武:西安城市大开发,发掘了好多瓷片标本。
   
    王鲁湘:有很多的这个修路啊,修房子的建筑工地,是吧。挖地三尺,出来好多东西。
   
    王学武(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所长):出来好多东西,然后我们就去拾,他们好多好东西就卖,我们也买一些。就是拾的过程中呢,有的人碰见了好瓷片,卖很高的价钱,一般的瓷片他们都不要,我们就把这些瓷片大量朝回收,收回来我们经过清洗,好多瓷片我们都能分类,各个窑口都能分类,各个年代都能分类,唯独剩了底下的一些,个别的像指甲盖那么大的,非常薄的,天青色的,哎,薄的,归不了窑口。
   
    王鲁湘:就是不认识它,实际上就是不认识它。
   
    王学武:我们问了我们陕西的一些专家,问了我们市场上的一些专家,大家都不认识它,都归不到窑口上,但是又觉得这个非常好,那是六七年前了。他们就说那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柴窑。
   
    解说:王学武,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所长,看着这些在大街上发现的这些陶瓷碎片,他急于想解开其中的奥秘,抱着求知的态度,王学武拿着收集整理的碎片赶到北京,向专家求证。

专家鉴定瓷片 疑似五代柴窑

王学武: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请耿宝昌老先生看,请吕成龙主任看。耿先生拿着瓷片一看,哎呀,这么好,他说这真不是一般的好啊,确实好,非常激动,非常高兴。他说目前看,这一批瓷片就跟五代的柴窑文献记载是最吻合的。
   
    解说:耿宝昌,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家,尤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柴窑之谜,也一直是困扰他的一块心病。
   
    柴窑,因传说是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时烧制,故简称柴窑。据记载,中国有“柴、汝、官、哥、钧、定”等,六大古名窑之说,柴窑被认为是“六大名窑”之首。然而很久以来,几乎没有人见过柴窑瓷器,柴窑到底在哪更成了千年之谜,甚至有人因此怀疑这仅仅是个传说。
   
    王学武:究竟有没有柴窑,这是个中国一千年来的一个悬案,我开始接触这个的时候,听人家说柴窑,我也觉得很惊讶,首先是很惊讶,但是这个实物在我手里,又觉得很神奇,确实它很薄,天青色。后来又查证了历史,历史好多人都在说,柴窑究竟有没有,有一部分人就打的是问号,随着我们对这个兴趣的扩展,不断的深入研究。

后来我们发现在中国瓷器历史上,比如说柴窑最早提出柴窑说的曹昭,这个《格古要论》里边,他谈到十六个窑口,而这十六个窑口,基本上绝大部分,90%都在,就确确实实存在,特别不存在的也是因为窑口的胎和釉色的不一样,他们可能认为是两个窑口,实际上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认为《格古要论》记载中的,既然都是属实,那就应该柴窑,是应该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找着而已。

古籍记载不明 “北地”地点难辨
    
    解说:据记载,明朝人曹昭喜好收藏古董,其所撰写的《格古要论》,被推崇为文物鉴定类著作的开山鼻祖,书中就有关于“柴窑出北地,世传世宗时烧者古谓之柴窑”。这里所说的“世宗”便是柴世宗柴荣,柴荣称帝之后,建都开封,于是有人推测,柴窑会不会就在开封的附近呢。
   
    王学武:我们查了大量的新旧《五代史》,查到了柴荣确实非常喜欢瓷器,在《册府元龟》里面,柴荣就有那么一条,他在开封府巡视的时候,走到一家陶店,看到陶器非常好,然后就赐陶家物有差。物有差呢,就是他就奖励得有差异,比如陶你烧得非常好,瓷器非常好,就是我奖励你,假如你是老板,我奖你一匹布,店员呢,我可能奖你半匹布,剩下的就奖得更少。我们就到开封去考察,开封一方面从地理结构学这个角度讲,开封的附近,没有这种煤炭的矿业和水泥的矿业,我们烧瓷器呢,一定要有这种矿场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中国这个煤矿看,河南这个汝窑禹州,这条线上有煤矿业,在开封这方附近,一方面没有。另外,从烧瓷器的木材这个角度讲,当时开封还是黄泛区,比较容易泛滥大水,那边的那个森林资源,也是很匮乏的。
   
    解说:虽然开封附近并没有发现适合烧制瓷器的条件,但是在同为明朝人的王佐所撰写的《新增格古要论》中,却将“柴窑出北地”修改为“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一时让人真假难辩。
   
    王鲁湘:曹昭的这个《格古要论》里头,关于柴窑的定义,首先第一个就是空间定位是吧,这个“柴窑出北地”。那么既然“北地”在历史上这个这么清楚啊,它的建制在什么地方啊,但为什么后来还会引起一种关于地址方面的一种混乱呢?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8:45

重播:周日14:02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邓腾飞] 标签:柴窑 名窑 王学武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