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兴衰之谜

2012年04月20日 09:52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喜欢诗歌的人都知道穆旦,他被推崇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其实穆旦早在抗日战争时,就已经蜚声诗歌界,在抗日战场上,他创作的诗篇有着强烈的抒情风格,又有很强的现实感,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穆旦从美国留学回国,却几乎没有人认得他,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叫查良铮,是金庸也就是查良鏞的堂兄,出生于浙江海宁的旺族。

凤凰卫视4月1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喜欢诗歌的人都知道穆旦,他被推崇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其实穆旦早在抗日战争时,就已经蜚声诗歌界,在抗日战场上,他创作的诗篇有着强烈的抒情风格,又有很强的现实感,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穆旦从美国留学回国,却几乎没有人认得他,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叫查良铮,是金庸也就是查良鏞的堂兄,出生于浙江海宁的旺族。

1953年初,穆旦从美国归来,被安排到南开大学外文系担任副教授,“当代文学”的写作格局中已经没有穆旦的栖身之所,他被主流话语有选择地忘却了,因为他的诗,与延安文艺形态的规范,相去甚远。

穆旦请爱诗的学生看自己过去的诗,学生们坦率地说,他们读得头疼,读不懂,不知所云。他们喜爱的是当时主流文化所颂扬的作品,这对穆旦的震动很大,他没有怀疑规范,而是怀疑自己没有跟上时代。但也正是因为不出名,没有时代对成名者的创作期待,穆旦不至于奉命写诗。

但是他的政治待遇并不好,总在接受思想改造、心情忧虑,也不会去写诗,穆旦从此致力于英俄诗歌的翻译,以他的诗才翻译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大家的诗集,后来在精神食粮单调的年代,这些作品慰藉了许多人的心灵,他翻译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有很大的影响。

1957年在大鸣大放的鼓励之下,穆旦放下了顾虑,一口气发表了九首诗,其中既有歌颂性的,也有讽刺性的,其中有一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讽刺诗《九十九家争鸣记》,深入地刻画了百家争鸣会议上的众生相,其中在座的主席是单等作结论的,首先发言的小赵却毫无见识,主席却给了一番奖励,有人向领导提意见,被一向讲话正确的周同志,责备为宗派情绪,五十个人争相发言,全都务虚不务实,抱着投机心理。

诗的最后写道,就这样,挨到了散会时间,我一直没有发言,主席非要我说两句话,我就起来讲了三点,第一,今天的会我很兴奋;第二,争鸣争得相当成功;第三,希望这样的会多开几次,大家更可以开诚布公。

穆旦是不写则已,一写便针砭时弊,他洞察敏锐,书写大胆,从诗中看来,穆旦不敢在单位上说的心里话,却选择了向公众敞开了心扉,可见他仍然是一名天真的诗人。

这九首诗歌发表之后,政治形势逆转,诗人从此失语,沉默了18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1953年回国,1954年就被整了,1958年就被判了,查良铮1977年病故,1979年获得平反。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穆旦 现代诗歌 兴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