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毛泽东曾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共产党当人

2012年04月09日 11:15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张季鸾(1888~1942),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1908年回国,一度在于右任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任记者。辛亥革命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且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因反袁世凯被捕。出狱后,在上海先后任《大共和日报》编译和《民信日报》总编辑。本期为您讲述张季鸾和《大公报》的故事。

凤凰卫视4月7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美国报业大王普利策说,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告,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张季鸾的如椽大笔,如暗夜中的明灯指引着国人前行的方向,他的老搭档胡政之说,张季鸾是“文人论政”的典型,他一生的文章议论就是这一时代的“活历史”。

解说:1928年7月1日的郑州火车站,在迎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上的军人行列中,一个身穿竹布长衫头发花白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公报》的总编辑张季鸾。作为关注时政的一份大报,《大公报》不能无视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需要记录被历史选中的蒋介石。在多年好友国民党要员陈布雷、张群等人的引见下,张季鸾第一次见到了一年前被他痛骂过的蒋介石。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不计前嫌,两人“悦然面晤”交谈甚欢。

刘宪阁(历史学博士教授):(蒋介石)之所以会这样重视张季鸾和《大公报》,一方面是基于北方,当时在他政治格局中的一个考量,需要重视北方的报纸。另一个也是因为中间有像陈布雷,张季鸾好友陈布雷在居间的一个调停,或者这样一个缓冲作用。

解说:据说,从见面的第一天起,蒋介石便尊称张季鸾为“先生”,此后十余年从未改变,而更令张季鸾心动的则是蒋公的一番郑重承诺,北伐统一后,他将图复兴、振国防、集民力,以达成中山先生之遗志。见完蒋介石之后,张季鸾发表社论《欢迎与期望》,他欢迎南方新生力量一扫北方的阴霾,更期望新政权能尽早将民主共和的承诺付诸实践,与此同时,蒋介石对张季鸾的好感也与日俱增,据说,他每日必看《大公报》,办公室、卧室、餐厅各置一份,以便随时翻阅。

1932年5月,《淞沪停战协定》签字后中日之间的军事对抗暂时告一段落,国民党宣传部决定对报刊进行整肃,大家一致认为《大公报》影响力过大,其言论长令政府尴尬畏惧,如何才能让张季鸾免开“不合时宜”之口呢?这天凌晨一张十五万元的交通银行汇票送进了《大公报》,拿到汇票张季鸾微微一笑,把正在加班的同仁们叫进了总编室。

影片片段:文人要穷、文穷而后工,文人就是不要发财,否则文章就写不出来。

解说:张季鸾虽然拒绝收买,其人却越来越被蒋介石倚重,据说,蒋介石经常通过陈布雷约见张季鸾,并时常致电大公报编辑,向张季鸾垂询国事。1931年5月22日大公报发行满一万号,蒋介石派人送来亲笔题写的贺词“耕耘与收获”同一天胡适也发来贺词,题为《后生可畏》,贺词说,大公报已经超过《申报》和《新闻报》,从一家地方性报纸晋升为全国的舆论重镇,并且当得起“中国最好的报纸”的荣誉,而之所以赢得这样好的荣誉,不过是因为他们在最低限度上做到了两条,第一登载确实的消息,第二发表负责任的评论,这两条原本是每一家报馆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只是因为国内的报馆都不敢做、不肯做、不能做,而张季鸾们居然肯努力去做,所以他就一跳而享大名了。

尽管与蒋介石的关系日渐亲密,然而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张季鸾却始终保持着民间报人的独立立场,《大公报》尤其令蒋介石不安的是张季鸾他们对中共的同情态度。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国民革命的神圣名义大开杀戒,血泊淹没了无数进步青年如花的面容。4月29日,对共产主义并无信仰的张季鸾发表《党祸》,字里行间充满了人道主义的痛惜。

影片片段:青年血气方刚不论其思想为左倾为右倾,凡能如其主张敢于冒险力行者概属民族之精英,非投机取巧者可比,轻加杀戮,无异于残害民族之精锐,成为国家之罪人。

刘宪阁:自从共产党在农村开始活动以来张季鸾和《大公报》就一直关注着这支力量的演变,特别是当他可能影响到中国政局发展的时候,尤其是这样。

傅国涌(民间学者):他始终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共产党之所以在农村地区能够有那么多人愿意参加红军或者什么,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非常的凋敝,政府在很多政策上有问题,所以他并没有一味地去指责共产党这方面,他还是有相对的客观性。

解说:1930年至1931年,当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对苏区频频发动围剿之际,《大公报》却刊出“红军纪律严明,百姓拥护”、“吃民间饭,每人还给五百钱”的消息,1934年《大公报》的子报《国闻周报》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了《赤区土地问题》,肯定苏区的某些制度值得认真思考、研究。

张育仁(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因为当时国民党官方是封锁来自共区的所有的情况的,当然双方都在妖魔化,国民党骂共产党叫共匪,共产党骂国民党蒋匪,相互妖魔化,但是张季鸾很冷静,张季鸾就是说你不管怎么样,红军也好、共产党也好它是作为在中国当时来讲,社会影响很大的这个政治势力,那么中国上上下下不仅知识分子,还有普通的民间的百姓都不知道,那么这个对中国来讲他是没有什好处的。

傅国涌:那么到了范长江报道红军走的那条路的时候,他对红军的同情就越来越多了,包括报道徐海东、报道刘志丹、报道中央红军达到陕北这些,他都是用一些比较中性的立场来报道的。

解说:1935年《大公报》特派记者范长江报道了长征后九死一生达到陕北的红军,这些文章轰动全国,扩大了人们对共产党及红军的了解和认识,这些文章后来汇编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方汉奇(中国新闻学会名誉会长):因为很多人是看了《大公报》的社论开始了解共产党的这个政策和这个主张,比如当时提出北上抗日、提出一致对外,有助于全国的受众对共产党的了解和支持,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的话,他对共产党还是帮过忙,而且这个忙还不是小忙,是帮了大忙,很多人就是看了《大公报》的社论、看了《大公报》的报道,比如范长江的系列报道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厌恶反对蒋介石的政府。

毛泽东曾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我们共产党当人

解说: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在津沪版《大公报》发表《动荡中国之西北大局》,报道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这与蒋介石在三中全会上的报告口径大相径庭,蒋介石大怒,申斥正在南京的张季鸾,认为不应当发表这样的文章,但张季鸾仍然坚持让《大公报》刊发范长江的通讯。

牛济(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毛泽东在接见《大公报》的一个记者叫孔昭凯的时候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我们共产党当人。

刘宪阁:抗战爆发以后,汉口的《大公报》就张季鸾主持的汉口的《大公报》相继披露过平行关大捷,叶挺将军以及毛泽东的一些重要讲话,那么起码我们可以看到张季鸾对共产党人是没有偏见的,他还是愿意承认这样一个党派,特别是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都愿意打日本的话我们当然是愿意支持的。

傅国涌:抗战发生之后《大公报》还发表了一些毛泽东的报道,发表了一些朱德的报道,那些都是比较平衡的,都是国民党不太喜欢的。应该说他是站在一个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基本上是恪守了这个。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曾子墨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0:05-10:55

重播:周日 21:40-22: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石冰] 标签:大公报 季鸾 共产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