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首家民营化工研究机构 研究泡菜能否成化工原料

2013年08月10日 13:29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
因为关注民生,“黄海社”总能造福地方,比方在四川,特点缓解当地燃料缺乏的困难,改良了盐质,对防治犍为,乐山地区流行的痹病十分有效,解除了人们体质和生命长期遭受的威胁,享誉西南地区。

凤凰卫视8月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砖茶、泡菜、豆腐乳这些发酵食品在军阀混战的中国曾经成为一家化工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研究者们关注的是它们怎样能做得更好吃,生产的是什么类型细菌,是否可以用作生产化工的原料?这家研究机构将目光投向了民间生活,服务的旨归是民众需要,它就是中国首家民营化工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工商界老一辈对“永久黄”这三个字是记忆犹新的,“永”是永利碱厂,“久”是久大精盐公司,“黄”就是黄海化工研究社。

“永久黄”的创办人是化工先驱范旭东,1922年范旭东出资10余万银元创办了“黄海社”,把自己的酬金用作了科研经费,物色了留美博士孙学悟担任社长,孙学悟后来被同仁尊称为“西圣”“军事”,甚至是“近代化工界的圣人”,1948年推举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时候,孙学悟是入围150人大名单之中的人物,尽管最后落选,但是也表明了他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在这里我们还要怀着敬意提起那些成就了“永久黄”,殚精竭虑为民族化工基础奠基的化学家们,不仅是范旭东、侯德榜,还有陈调甫、李烛尘、张克忠、王小徐等等,这一群真正为中国付出了一切的年轻人。

“黄海社”的国内外化学家可谓是人才济济,先后成立了化工原理、应用化学、发酵化学、海洋化学等研究室,研究成果丰硕,并培养出了大批的化工人才,社长孙学悟抱定的宗旨是学术研究必须切合实际,针对中国之情势,以中国之原料生产国人所需之商品,所以展开了细菌化学的研究方向,建立了菌学基础和菌学规范,当时正有一些国家致力于开展细菌在工业和军事上应用的研究,“黄海社”有不少课题围绕着久大,永利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酸碱提取,工艺改进贡献殊大,还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因为关注民生,“黄海社”总能造福地方,比方在四川,特点缓解当地燃料缺乏的困难,改良了盐质,对防治犍为,乐山地区流行的痹病十分有效,解除了人们体质和生命长期遭受的威胁,享誉西南地区,新中国初期轰轰烈烈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最终为“黄海社”划上了句号,1952年2月,中国科学院接管了“黄海社”,将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永坤] 标签:化工研究 原料 泡菜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