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春,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全程安排和陪同邓小平视察广东的接待和保卫工作,见证了“小平南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点点滴滴。 |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处于低谷……
“小平到广东不是来休息的”
回忆起16年前接待小平南巡的种种细节,陈开枝至今记忆犹新。
1992年元旦,陈开枝到佛山的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打来电话,讲了一句只有他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陈开枝立马跟南海市委领导辞别。对方问:“有什么急事?吃了中午饭再走嘛!”陈开枝回答:“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有什么急事。也许很快可以告诉你们,也许永远不能告诉你们。”
这份中央办公厅给广东省委的绝密电报,只有短短两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小平同志在深圳皇岗口岸眺望对岸的香港
“当时,我身边不少同志都认为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但我不这样认为。老人家多年已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上海休息,上海早做好他休息的整套准备,一切摆设都按照他平常的生活习惯。他到广东不是来休息的,也不只是为了看看南方改革开放的成就。”陈开枝说,他预感到小平同志来广东,将是“一个大动作”!
“又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即将在我们身边发生!”陈开枝这样判断。
他认为,小平来广东,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出的一个不寻常的“大动作”:一方面,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国内自1989年“六四”风波后,形势亦令人忧虑:一是西方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政策,外商投资止步观望,有些外商甚至抽掉资金以及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外贸出口下降,旅游业萎缩,广州几家五星级宾馆客源很少。二是经济上由于治理整顿措施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为主,要求很急,力度很大,致使经济下滑、市场疲软、生产萎缩,发展速度受到一刀切的严格控制。三是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东西东山再起,甚至有些人提出了“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提出“双重任务论”(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偏离了。
“可以这样说,在1992年初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在小平南巡的时候,整个中国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处于一种低谷的状态,笼罩着一种沉闷、压抑、疑虑、无所适从的气氛,这是很不正常而令人担忧的。”
陈开枝说:“小平同志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宣布‘告别政治’、最后一次接见外国代表团时就说,中国近10年来所执行的政策以及发展战略不会变。不会变就是不动摇,不能折腾,中国要发展。他这话是说给外国人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说给全党听的,是说给全国人民听的。”
陈开枝感到,小平同志来广东,一定会有“历史性的事件”发生———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存亡,他要出来“说一说”了。到哪里说呢?他选择了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南方。
下一页:小平同志当时已退下来了,是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来广东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