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3·15晚会所见证的18年,正是中国经济快步向前发展的18年,也是中国消费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18年。在这段时间里,3·15晚会作为推动“3·15”成长的媒体力量之一,身体力行地见证了无数个里程碑。
在央视内部,3·15晚会号称是“上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可见重视程度和影响力,近日,记者走访了三代晚会导演,听他们讲述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
首届导演王宝安:无意中吹响了维权号角 灵光乍现创办3·15晚会
18年前,当王宝安导演风风火火地筹办第一届3·15晚会时,他没有想到这台看似简单的晚会,却无意中吹响了中国人维权的号角。
18年后,当“3·15”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维护消费权益和生命尊严的代名词时,王宝安发自内心的笑了,他轻松地告诉记者:很欣慰。
时间追溯到1991年3月15日晚8点,一台名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2套播出。与以往晚会大不相同的是,这台晚会是专题加文艺的形式。人们惊奇地发现,节目里不仅有歌舞相声,最重要的,节目中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大规模曝光和批评,节目现场还开通了10多部热线电话,与观众互动。
王宝安:中央电视台导演,高级编辑,中央电视台第一、二、三届315晚会总导演。
“原来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可以退换……”一台晚会下来,人们如梦初醒:困惑已久的问题终于有办法解决了。
首届3·15晚会的诞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消费者在尝试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的同时,也正承受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痛苦。
那时的王宝安是中央电视台2套《消费者之友》专题组组长。因为长期做和消费者相关的话题,王宝安所了解的消费领域的信息也颇为前沿。1990年底,王宝安率领《消费者之友》栏目组在广东做一届消费知识竞赛。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他偶然从国外及香港的一些资料里了解到,“有一个日子叫‘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一发现,让王宝安兴奋了一阵,而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马上与中国消费者协会(1984年12月26日成立)取得了联系,询问是不是有这个日子,得到的答复是:“有,中国消费者协会在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成为会员。”
而后的几天,就在珠江边上,王宝安和两个同事展开了“头脑风暴”,他们商量着:能不能搞一台晚会,把平日里消费者之友的一些节目内容和文艺节目联合在一起,再和3·15这个日子串联在一块。“这样的节目应该有影响,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当时的王宝安这样想。
几天后,他给台里写了一份报告,讲明了自己想要策划一台晚会的意图。很快,台里回复:通过,可执行。就这样,王宝安带领节目组的弟兄们开始了首届3·15晚会的筹办工作。
观众抬着洗衣机来投诉
“在1991年前,几乎没人知道3·15。”如今,已经62岁的王宝安回忆起18年前,一切都好像还历历在目。
那台晚会,中央电视台选择了三家合作单位,分别是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和中华工商时报。后两家单位还分别友情派出了两位制片人,协助王宝安工作。
“第一次晚会没有经验,但现场10多部热线电话此起彼伏还是让人兴奋。一些打不进电话的观众,甚至把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带到了直播现场的门口请求曝光。一名退休老干部抬着洗衣机就赶来了。”王宝安回忆说。在他的印象中,当年曝光的问题产品多为家用电器。
似乎在意料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那台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宝安还记得第二天去台里,好多同事围过来给他庆祝,夸“节目太好了”。当时时任中央台台长的黄会群激动地握住王宝安的手说:“台里就需要这样的节目,需要这么振奋人心的内容。”
促成两个意义深远的会议
第一届3·15晚会的成功举办,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来了,政府、企业、老百姓……于是第二届3·15晚会更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在王宝安看来,第二届晚会也是3·15历年晚会当中影响最大的一次。
下一页:每个省的省长都坐在电视旁盯着看,生怕曝光的是自己省内的事
往期精选:
相关新闻
作者:
邹乐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