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学诚法师:有信仰的人容易有道德自律的精神

2011年11月22日 15:56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文化景观,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呢,是一个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国家,佛教作为一种出世的宗教,怎么适应中国人现世的伦理生活呢?有人说,佛教是伦理性的宗教,其所宣扬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和八正道等等思想有着丰富的伦理色彩,佛教的善恶观、慈悲观、人生观、缘起观等等,对于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教伦理?它与现在的社会道德是否脱节?

佛教关切社会道德

王鲁湘: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文化景观,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呢,是一个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国家,佛教作为一种出世的宗教,怎么适应中国人现世的伦理生活呢?有人说,佛教是伦理性的宗教,其所宣扬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和八正道等等思想有着丰富的伦理色彩,佛教的善恶观、慈悲观、人生观、缘起观等等,对于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教伦理?它与现在的社会道德是否脱节?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话题就是《佛教关切社会道德》,让我们掌声欢迎学诚大和尚。

王鲁湘:学诚大和尚,您好!

学诚法师:您好!

王鲁湘:我和学诚大和尚还真是有缘。2007年的时候,做《文化大观园》节目,我到西山的龙泉寺采访过学诚大和尚。

解说:学诚法师,1982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长期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青联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并担任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多项职务。多年来,学诚法师致力于弘扬佛法、以他深广的的悲愿和智慧,为利益众生而不懈努力着。

王鲁湘: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佛法,尤其是探讨这个佛教和佛法与现实生活的这种关联,我们今天做这个节目呢,其实有一个很沉痛的背景,就是这些天呢,整个这个全国都在讨论佛山小悦悦这个事情,一方面呢,是我们的经济建设在突飞猛进,一方面呢也不容讳言,就是整个我们国家呀,我们这个民族呀这个道德伦理的这个滑坡现象也非常的严重,那么法师您觉得就是像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这种事情它折射出了我们现在一些什么样的一些我们世道人心方面的一些问题。

学诚大和尚:这件事的确非常值得我们去反省,两部的汽车从两岁的小孩的身上碾过,18个人路过,熟视无睹,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缺乏慈悲心,见死不救,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从这一件事也可以说明我们社会的道德的问题。过去我们常常听到的是道德的滑坡,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听到的是道德的危机,危机的这个程度,远远要大于滑坡,那么为什么会危机呢?我觉得道德它应该是自律的,法律、纪律它是外在的、他律的,所以如果我们一个人,缺乏了内在的自律的精神,那么他自己的行为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展。那么康德说:道德的基点有两点:一点是普遍性,一点是道德的自律。道德的自律又有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灵魂不朽,第二个前提是上帝存在。上帝存在就说明说社会的公正,灵魂不朽就说明说我们人死了以后还会存在。那么道德的普遍性是说明我们这个人无论在任何的时空下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佛山的事件折射出人的道德的自律需要去反省。

王鲁湘:我们知道,指导我们整个世界和我们中国人的现代生活的有一个很强有力的一种观点,就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这样的所谓的我们现在的人类生存法理。这种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法理在唤醒中国人民,这个在麻木中间,在沉沦中间,整个民族崛起、奋起、抗争可能有一定的这个进步作用,在当时啊,而且也成为当时候新文化中间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极力宣扬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们现在看,一百来年、一个世纪的这样一种社会实践,它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一些负面的一些价值,一些负面的一些影响。那么关于这种大的这个人类生存的一些法则的东西,佛教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可以对冲这种像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一些大的法则呢?

学诚大和尚:佛教主张说:众生平等。那么这个众生,不仅是人类,包括其它道德物种,其它的动物,那么佛教讲,依报正报是不二的,就人和环境也是不可分离的,那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发展到现在就会成了弱肉强食的这样子的一个状态。那么长期以来,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传入到中国之后,那我们不知不觉接受了这样子的一些观念,让我们过去所认为说我们人,仅仅是宇宙当中的一份子,我们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同这个世界、同他人有着极其紧密、丰富的联系,那么这种的观念慢慢淡化了,所以我们佛教所要主张的,是对所有众生的苦乐问题的关切以及我们人所生存的环境的关切。那么人不可以脱离环境,也能够有着很好的生活,很好地生存下去,乃至发展下去。同样如此,一个人要过得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王鲁湘:我们知道,在西方啊,它特别在一些发达的西方的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它同时也是一个法治国家,它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一个制度,它当然要鼓励这种个人主义,让每一个人去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但是当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利益这个扩大化,或者是放大到一个没有边界的情况的时候,当然其实所有人都无法生存。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为了这个节制这种个人的无节制这样一种扩张,又建立了很多很多的这个多如牛毛的一个法律体系,用法律体系来规范人们的一些行为的一些边界,所以它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个法治环境之中的。可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情况好像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是一方面就是我们在鼓励人们在市场经济中间去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的法律和法制建设却没有能够紧紧地跟上,或者说我们的法律建设的水平还很低。

学诚大和尚:那么法律只能管住人外在的行为。一个人认为说,自己能够取到证据,这种证据来推论,自己结果能够成立,他就敢去做。如果一个人,有内在的道德的自律,他就不会这么去做。在西方,律师那么多,特别是美国,他比我们中国要高多少倍,那实际上面,一般人要去打官司,也是打不起的。所以,我觉得,在一个文明的国家里头,既要需要法治的健全,更需要内在道德自律、文化秩序自净的这种精神。

《世纪大讲堂》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 6月11日 星期六 16:15—17:15

重播: 6月12日 星期日 08:25—09:20 23:30—00: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腾] 标签:学诚 佛教 王鲁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