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学诚法师:有信仰的人容易有道德自律的精神

2011年11月22日 15:56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学诚大和尚:我们过去谈伦常嘛,伦就是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那么这五种关系它是不变的常道,所以叫做伦常。那么这个儒家的文化是在我们农耕社会,这样子一个传统的社会的背景之下。那么现在农村里头的人,很多人都往城市里面跑。那城市里边住的这些人的一些结构跟过去已经有很大的不一样了。过去一个村庄,都是你自己一个家族的人,姓王、姓张、姓李,都是同一个姓氏,同一个家族,这种关系和现在的城市里头这种关系已经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这种伦理除了我们传统的这五伦,更主要的、更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强调社区伦理,我们应该要强调校园伦理,我们应该要强调环境伦理。

那么社区伦理,就是说不管你哪里的人来,那么我们应该有公共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然后才能让它能够形成一个风气,形成一种道德。那么校园里头也是如此,如果这个老师讲了很多很多的课,他并且他没有时间去过多的备课,他课如果讲不好,没尽到责任,那么我觉得他这也会有道德的问题。那如果一个学生他经常逃课,不认真学习、不听课,对老师不尊重,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那么如果说学校里头的这些,尤其学校里头这种生活弄的不好啊,把伙食给克扣了,这个买的菜质量比较差,我觉得它这里边都存在一种伦理的问题。

那么环境的伦理也是一样,因为这种你住在这个公共的,在公共的场合你随便乱丢垃圾啊,吐痰啊,等等,或者随便放自己的一些衣物,这个都会影响到整个的环境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除了我们传统的这个伦理之外,那我们中国的儒家的文化、佛教的文化,那么还要来回应这个时代新的问题。

王鲁湘:我们现在进入现场提问的环节,有关这一个人的心灵的建设,包括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方面,有一些疑问,要请大师给开示的,请举手。

观众:主持人好,学诚法师好,我有个问题问学诚法师就是最近那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之前也提出要那个推进这个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我的问题就是说,我们那个佛教在这个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过程中,还有公民社会的建设中,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诚大和尚:你的题目很好。十七届六中全会里面提到文化强国,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中央的决策。在这个报告里面还提到说,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我们过去也一直以来在谈为人民服务,那么我觉得为人民服务这种提法,我们佛教讲普渡众生,佛教讲报众生恩,那么这个是一致的。那么其次,就是在整个的社会建设的一个过程当中,佛教有《优婆塞戒经》,佛教有《仁王护国般若经》。

我觉得这里面的对社会的建设都会有很多很好的辅助性、参考的这样子的一种作用。我们佛教徒,我觉得在寺院里头进行宗教的活动,修行、修心、用功、办道,那么出了寺院,他依然可以参与到社会的各种的生活,各种的活动,那么尤其是在家的居士,他本身就来自于各行各业。所以我觉得,你在各行各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了,把自己的家庭这种关系处好了,家庭的和睦,以及单位里头工作的和顺,社会的和谐。那么这些都可以用佛教的和合的精神--众缘和合,这种和合的精神不断来示范,不断来传递。因为只有和,那么我们内心才会有快乐,和乐嘛!那么没有快乐是因为内心当中的不和,内心当中的纠结,那就没有快乐。

王鲁湘:非常感谢学诚法师的演讲。道是道路和路径。明确真理、实践正道,有所证悟,功成德具,称之为德。社会生活中其实不可能存在真正的道德真空。良善而有价值的人类生活需要道德伦理的指引。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正面临着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全新的挑战。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人们都要坚守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属性和道德规范。佛教伦理有着深广的兼容性,可以化解众多的人性两难和社会冲突。同时佛教伦理又有着简明的普适性和细致的生活条目,提供了明细的道德标准和便易的道德实践。以佛养性、建道积德或许不失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让正信、正道、正见成为我们民族信仰的根基,并转化为我们内心稳定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王腾] 标签:学诚 佛教 王鲁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