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东史郎多次赴华谢罪 日本友人追寻屠杀证据

2012年12月17日 16:29
来源:凤凰卫视

另外一个日本友人松冈环也给朱成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本来是日本一个普通的女教员,1986年,她第一次来到纪念馆,所见所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从此,她便开始投入到追寻“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中。

朱成山:她是1986年我们建馆以后第二年,到这儿来,来了以后她说她吃不下饭,她哭了,对她刺激很大。她在日本可能也不知道,回去以后她把在纪念馆看到这一切就编的一些什么小,小折页讲给她的学生听。后来她就发动了一些教师,利用暑假。从1987年开始每年8月15号,她组织一个叫把这个受害的历史铭记在心,实行委员会,后来她就被推举为团长。每年来,每年来,一直,从来就没间断过,包括那年SARS,中国闹SARS的时候,日本人不敢过来的时候,他们都来了。

曾子墨:松冈环今年64岁,23年来,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南京大屠杀”在民间的调查,共采访了250名日本兵,前往南京70多次,先后出版《南京站·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和《南京站·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并拍摄纪录片以记录这段历史。

朱成山:她做了两件事,一件事呢就是在,在日本呢这个,这个利用了很多时间,收集这个,南京大屠杀的加害的这些老兵这些证言,出了一本书。同时呢她又花了这个一些节假日时间,尤其是退休以后到南京来,来了几十次,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日本用日语又出了一些受害者的这个证言。所以这两本书,而且她拍了一个,一部小纪录片,在日本呢放映,所以她这个曾经被日本呢,她的一本书啊,这个被日本评上了芥川,就是每年日本有两个评选。一个是专业的作家,一个是民间的。获得大奖,所以她这个,现在呢退休以后,还为了做这些事,到南大来学习这个汉语,还在这一辈子就费心在这个上

曾子墨:2011年,在国内某知名新闻杂志评选的“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中,松冈环当选,杂志称她为“孤独的警世者”。

自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以来,每一年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和研讨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着海内外爱好和平人士的目光。

朱成山:包括日本的,NHK啊,日本《朝日新闻》啊,《每日新闻》,还有什么BBC啊,甚至甚至,《美国之音》,甚至半岛电视台都来采访我们。他们来采访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历史问题,南京大屠杀历史问题本身,当然也有我们这个大家共同的一个,就这反战啊的和平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馆内,这个研究呢,就是它主要是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啊、抗战史这个历史的研究。

曾子墨:著名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的塑像如今就驻立在纪念馆的草坪上。1994年,她第一次在美国加州看到了一张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感到无比愤怒。因为当时在西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没有人知道日本军队犯下的罪行。她决心要写出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

朱成山:张纯如当时很年轻,这个过来以后呢,她也是中国,在,在美国在普林斯顿出生的嘛。她不太,不太会讲这个中国话,但是她是要写南京大屠杀,我看了一下,呀,这个很年轻的人,也不了解历史,这能够写好吗?表示怀疑。但是我们还是支持的,提供了全套的,当时的一些资料,然后请了我们退休的一个,一个,一个副馆长,也是个女的,她有时间嘛,陪着她,去采访幸存者到一些遗址去考察。

曾子墨:1997年12月,张纯如出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也因此在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美国新闻媒介都大幅报道了南京大屠杀。《南京暴行》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美国《新闻周刊》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做了果断的回顾,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4年,张纯如在美国加州自杀,自杀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朱成山:可惜张纯如36岁,得了忧郁症自杀了。当时我在《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叫《痛惜张纯如》,就是我有五次和她的接触,这个对她的印象逐步在加深。

曾子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是中国第一座抗战主题的纪念馆,从1994年开始,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都会拉响防空警报。2002年,南京发表了中国第一份城市和平宣言。

[责任编辑:李涛] 标签:成山 史郎 日本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