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小帅:拍摄纪录片《三线人家》为父辈留证

2012年04月12日 10:45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许子东:所以张爱玲写《小团圆》,她给别人写信的时候就讲了一句话,我觉得是很朴素但有很有道理,她说作家其实最能把握的,还是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她把握她熟悉的事情就会打动人,但是我跟三线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在概念上听说,但是他只要把这个作品写出真情,就是跟你不相关的人你会为他流泪,而有些人讲到你切身的事情,你不会被他感动。

你要再仔细去想,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首先第一个怀乡,怀乡永远是一个很感动的情绪,但是一般的怀乡是两种,一种是你从乡下到了城市,你生活的比原来好,但是你回不去了,有隔膜了,闰土,鲁迅的故乡,家乡回不去了,有一种淡淡的悲哀,这是一种。第二种是你在城里不喜欢,你怎么都融不到城市,你总觉得你家乡好,沈从文、边城这种,那时候家乡是无限的美好,但是他们那种怀乡是非常特别的,那是特殊一个年代造成的特殊情况。

因为他是什么,这个乡是一个比较好的城市,他去的是一个比较偏远落实的地方,换句话说他的怀乡是从一个弱势的穷困的地方,怀念他原来好的地方,而那个好的地方回不去,这种情况是很少的,所以那些人在外面。他们虽然在贵州的山沟里,可是你仔细听他们是一个小上海,他们跟周围的人还是不相干,这跟知道知青啊,云南建设兵团什么。

窦文涛:不一样。

许子东:他们也有相似的地方,那些人在云南生活,可能他们又跟周围的人不相干。

窦文涛:这有点像台湾的卷村了。

王小帅:当时说到知青是什么,大家青年人集中在一起劳动生活,三线是举家,是有母亲、父亲甚至有奶奶、外婆,有孩子、有孙子,正常要在那生活的,要种地的,要吃水要生产,完完全全移到那块去,成为那个地方的生活,是这样的。

许子东:他更悲哀在什么地区呢,知青确实没办法,你没工作的,学校毕业了了,到时候一片红,你全都去了,年纪轻,他们本来就在工厂里,全民工矿这个时候在文革期间的社会等级,是一个很好的工作,而又是相对比较自愿的,可能你的老婆还不是这个地方还要调过去,永远就到了那个地方,而他们小孩将来就扎根在那个地方。所以他们老的时候回想,现在这个社会集结号早吹过,他们早没听见。

王小帅:没错。

许子东:转型转到不知哪里去了,这批人还有谁提起,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电影真是好。

窦文涛:我收到的那些信,年来自三线,一般都是老人家写的信,大略都是哪几个主题,要赔,要落实政策,当年怎么怎么,我们一辈子就这样交代出去了。

许子东:就被领导从飞机上这么一看。

王小帅:还有后代,我们这一代有的是考出来,有的是接替,在技校,技校完了就到厂里去,现在青春限终身还得限子孙,那个时候的顺口溜,但他们现在最担心的,那孙子一辈呢,再孙子一辈呢。他们原来的政策是这样,你看上海都这样了,落差这么大,他们怎么办,能不能有什么政策,其实他们已经无所谓了,我们已经这样了。

窦文涛:新旧中国都创造了很多人类学的课题,这是历史都很少见到的一种,人类在这么一种生态下,包括子孙,就像你说的《我11》,11岁的小孩他有什么样的眼睛会看到什么,我们今天小帅也带来这么一小段片花,我们可以领略一下。

《我11》片花

别给我噘着嘴。

老师说我是全校做得最好的,让我在最高的台子上给他们领操。

滚一边儿去。

每一朵花跟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人,我是坏人。

这个逃犯呢,有可能就在我们厂的周围。

是我们厂。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你不要命了。

你干什么呀你。

你想什么呢?

原来他家出来一个杀人犯。

原来是为了女人。

啊,他会不会杀了我们呀。

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

窦文涛:你知道我刚才看这个,第一个画面,我突然莫名其妙想到,刘小东的那个画《三峡》,为什么很多人画得好,不同人在里边发现不同的东西,你想我就注意到,三峡拆迁的那些人,失去家园的那些孩子。这个画里有一个元素,几个孩子跑上来,那几个孩子的手里可是拿着菜刀,几个小孩也像是11岁,你就会感觉在那种比较破烂凋敝的,惨黄惨绿的那种土地上,那么样的一种感觉。

[责任编辑:马玉宁] 标签:王小帅 父辈 许子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