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林毅夫驳斥“东亚奇迹”和儒家文化有关

2013年09月11日 14:24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里面林教授就从一个很宏观的历史角度,就不只是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是从我们周边的国家跟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也就是所谓的日本在加上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去看有什么关键的因素导致这些国家,或经济体在1950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取得非常骄人的经济成绩,而别的经济体不一定能够取得同样的经济成就,以及改善他们国民的生活。

凤凰卫视9月10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桢:我们昨天已经简单的介绍过林毅夫教授的经济学,以及是中国在过去的经济发展的历程里面,为什么不可能自己发展出现代的工业化跟现代化,我们今天介绍的另外一本书,就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里面林教授就从一个很宏观的历史角度,就不只是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是从我们周边的国家跟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也就是所谓的日本在加上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去看有什么关键的因素导致这些国家,或经济体在1950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取得非常骄人的经济成绩,而别的经济体不一定能够取得同样的经济成就,以及改善他们国民的生活。

从另外角度去看,是不是里面有什么关键的要点,可以作为中国学习的一些教训,以及是对象,首先,我们就看林教授,他们从一个结构上,从一个理论的高度上就提出了所谓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以及是采取超赶战略的国家,其实我们知道这个所谓的超赶战略不只是1978、79年之间,他们之前中国采取的超英赶美的战略,其实在整个社会主义的阵营,也就是苏联,再加上东欧的某一些国家,甚至一些跟苏联没有直接政治联系的,没有一种隶属关系的这样的一些国家跟经济体,也是有经济超赶战略思维的。

有一个原因是,一直到1970、80年代,像是一些很重要的国际上的,包括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者,还是在强调所谓的旧的结构经济学,在理念这个超赶的战略也被视为一个重点,简单的来讲,就是国家透过一些资源的互助,倾斜到一些重工业的部门,像是钢铁,甚至是航空,或者是国防科技等等,从而去追赶以美国、欧洲、英国为首的这些所谓的先进的已成熟的工业化国家。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只是苏联跟东欧,很多政权的垮台瓦解,实际上我们看到在两次大战中间,比较成熟比较发达的,透过农业跟轻工业起家的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包括巴西跟阿根廷,其实在其后的超赶战略之中,并没有取得非常良好的一个经济成果,以及社会秩序。

相反的,所谓比较优势,就是说这些后发的国家,像是刚才提到的日本跟亚洲的四小龙,他们整个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经济的体量比较小,然后人口的规模也并不是十分的大,最重要的是,他人跟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的相对来说是,比例是相当的紧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不是愿不愿意,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用这种超赶的战略去推动他们经济的发展,以及是工业化,现代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像这些国家,尤其是日本率先在五六十年代,就不是以政府主导,而是用更多的权力放开企业,让他们,就是为了自己的逐利的原则,而去发挥他们所谓的相对优势,或者叫做比较的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这些经济的发展,他们的起点并不比刚才我提到的,或者是东欧国家,或者是南美国家要高的,我们要知道,在1950年代,起码包括在日本在内的,刚才提到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经济体,其实他们的工业水平还是非常低,工业化的比例是相当低的,而他们人均的收入,大概也就是在100美金的上下,甚至远远不到。

而另外一方面,在过后的二三十年时间,算是日本也好,或者是东亚的几个主要的经济体也好,他们取得一定的经济成就之后,就把他们的资源,从原来劳工密集型的工业转到资本,甚至是技术密集型的,而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每一次的转换跑道都取得相当的成功,而成功的标准就是林毅夫教授他所强调的一个利润的最大化。

从这个过程里面,一些在工业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日本跟东亚四小龙的国家,他们收入的分配相对是均等的,而且也出现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在这个过程里面也就提高。

从某个角度上说,到八九十年代,也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要必须深化的阶段的时候,刚才提到的经济体已经是变为相对成熟的,跟西方欧美国家相距非常近的这样的一个先进的经济体,已经不可能把他们在视为一个后进的工业体了,而关于东亚的经济的奇迹,其实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而林教授在他这本著作里面,也有不同的反驳,包括我们很尊敬的金耀基教授,他所谓的儒家文化,促成了这种的经济的奇迹,东亚的奇迹,林毅夫教授的看法就是,作为儒家文化本源的中国,其实在过去的,就是大半个世纪之中,他的经济落后的情况其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一方面,其实有更多的,跟儒家文化没有必然关系的,像是刚才提到的欧美,他们在17、18世纪的时候,已经开出了现代化,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讲,这些像是日本或者亚洲四小龙的国家,他们是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一个影响,可是为什么要到二战之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他们的经济才进入了高速的现代化呢?

另外还有别的一些经济学家,尤其是在美国的麻省理工跟英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就会认为,反而是因为刚才提到的一些经济体,他们一些很大力度的政府的一个介入,才会导致了他们经济上的成就,可是林教授也去反驳,就是所谓的采用超赶战略的国家,他们的政府的介入不是更大吗?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呢?

[责任编辑:李永坤] 标签:儒家文化 林毅夫 经济体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