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司徒雷登:中国生活五十年 自承是中国人甚于美国人

2012年07月17日 15:47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沈建中:他下决心要能够适应他自己祖国的这个文化,经过刻苦地努力,自己努力,他考进了潘托普斯学校,这个学校是一个美国最有名的一个私立高中,他在这个学校读到高中毕业,然后以优异的成绩靠进了汉普顿悉尼学院。

 

解说:汉普顿悉尼学院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两百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三十名国会议员,八位州长,二十位大学校长和院长,最著名的校友就是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

夏自强:这个学校是非常有名的,美国有个统计,人才的比例比哈佛大学还要高。

蔡公期:三年以后又学习了神学院,成绩考第一,那么他在学生当中是颇有影响的,最后发展成代表性的人物了。

解说: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处在一个向外发展的机遇,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向海外拓展的运动,叫做“奋进运动”,此时的司徒雷登虽然已经是基督教革新派的青年代表性人物,但他的最大理想却是当一名教师,而不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传教士。

沈建中:他因为见过他父亲上街传教的这种很窘迫的状态,因为当时中国人懂外语的很少,他父亲中文程度又不好,那么在这儿宣教,那就围了一大群中国人,很迷茫的眼神,一个洋人在这儿讲,他受到很大的刺激。

夏自强:他一个觉得他爸爸好像碌碌无为,他觉得他爸爸就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头,有时候在乡下传道、办学,好像影响不大。

沈建中:由此他对传教产生了厌恶,所以他说我将来我一定不会走我父亲的路。

解说: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司徒雷登在大学期间被选为基督教青年会会长,青年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动员青年学生赴海外传教,对司徒雷登来说,是接受自己内心的呼唤在美国做一名教师,还是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到海外艰苦的地方做一名传教士,这一度让他很是苦恼和纠结,夜间时而辗转反侧,1899年在协和神学院学习和为“奋进运动”工作期间,司徒雷登结识了莱西莫菲特,并成为好友,莱西莫菲特对赴海外传教活动极为热衷,部分是由于这位好友的影响,司徒雷登最终摆脱了纠结的心态。

解说:1904年夏天,司徒雷登和好友莱西莫菲特准备履行他们在“奋进运动”中,许下的诺言,到中国去传教,可就在他们做临行前准备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读这两个青年传教士有了姻缘的际遇。

陈晓楠:这时候还有一个插曲,他结识了艾琳,艾琳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这是美国南方的一个美女,路易斯安那长大的一个孩子,一个女孩,他认识了她,也是经过一个同学介绍的,后来他跟他同学一块去以后,两个人同时看上一对姐妹,他看上了艾琳是姐姐,他那同学看上的是妹妹。

陈晓楠:1904年底,作为被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二十八岁的司徒雷登和好友莱西莫菲特携带着各自的新婚妻子,艾琳和凯特来到中国,莱西莫菲特夫妇被派往了苏州,而司徒雷登和艾琳则是到了杭州,这是司徒雷登阔别了十七年的城市,此时的中国,经历了1895年甲午战败,经历了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经历了1900恩年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王朝岌岌可危,以年迈的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统治集团,终于痛定思痛,已经开始实行清末的新政,刚刚返回中国的司徒雷登,当然不会料到迅速变化的中国时局,会对他个人的命运产生多大的影响。

解说:1905年,也就是司徒雷登携妻子回到杭州的第二年,作为清末新政的一大举措,在中国实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而兴办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则蔚然成风,从而激发了传教士们创办教会学校的强烈意愿,美国南北长老会成立了在华联合教育委员会,并委任司徒雷登出任,该委员会秘书,这个差事和他以前热衷教育的愿望正相吻合。

沈建中:1905年司徒雷登回到杭州以后,不是说担任区域传教士嘛,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就是之江学堂的董事会的懂事,那么当时之江学堂是在杭州城内,一个很狭窄的一个小巷子里,那么学校要发展,那个巷子显然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决定在钱塘江之滨来寻找一个新的校址。

解说:司徒雷登担任杭州之江大学校董期间,将学校迁到了钱塘江畔的六和塔新校区,修建了很多中西合璧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使之江大学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望的基督教大学之一,也就是现在浙江大学的之江学院。

[责任编辑:李明轩] 标签:司徒雷登 燕京大学 中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