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大跃进时期 李锐如何说服毛泽东放弃建设三峡工程

2011年06月08日 11:50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01年8月27日15时05分,90岁的黄万里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弥留之际,黄万里留下遗嘱,在这份潦草的遗书中,黄万里并没有对妻子孩子有任何的嘱咐,也没有财产的分割。而是将治江的愿望转达给了沈英夫妇。

这就是他的遗嘱写给我爱人跟我的,就是敏儿、沈英、夫爱妻姝,治河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汉口段力求堤固,堤林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砌石,以策万全,盼注意。万里遗嘱,2001年8月8日。

解说:耐人寻味的是,回顾三峡论战“主建派”的代表人物潘家铮甚至说,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正是那些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的人。

潘家铮:曾经有个记者问我,他说在所有的参与工作的同志之中,哪些人的贡献最大。我认为提反对意见的人贡献最大,为什么呢?他一个一个的问题提出来要你解答,你就非得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不可。

李鹏(时任国务院总理):现在我宣布,三峡工程开工。

三峡工程工作人员:请中央领导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

李鹏: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

陆佑楣:没有什么感慨,跟所有的建设者一样,都是中国要做的事情很多,这是大量的工作当中的一件事情。那么一件事情做好了当然是高兴的,你说有多么激动。

陈晓楠:回望三峡工程的过去,基于可行性论证,由最高权力机关表决,被视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一大注脚。但是在具体环节上,也是争论不断。就程序而言,不管插曲几许,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看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投影。

回望三峡,激烈已变静水。现在舆论聚焦三峡工程,还因为它仍是未竟的工程,后三峡时代,在如何处理气候影响、生态保护、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等一系列问题上,三峡依然面临着诸多的质疑和挑战。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李锐 毛泽东 林一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