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李锐回忆说,毛泽东当时拍板,说三峡问题这是个长远问题,这项事情由总理你来办,李锐的意见好。在那个全国上下头脑发热的大跃进年代,毛泽东竟然听进了一个小人物的忠告,停下了向三峡进军的脚步。或许,坚信人定胜天的毛泽东,在长江面前也心存敬畏。
凤凰卫视6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2011年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而此段时间,长江中下游的罕见大旱,也让舆论集中在三峡工程上。大旱背景之下聚焦三峡,可以视为是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一种舆论回应,而官方正视三峡工程的影响,无疑是为这个此前较为敏感的话题“祛魅”。
回顾当年,三峡工程在科学论证和决策上马的过程当中,的确是留下过太多未竟之问,这也注定这座大坝要经受长久怀疑目光的擦试。没有人希望历史成为负担,但历史终究留下太多遗憾。
解说:三峡之梦,始于孙中山,夭折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描述了对三峡资源的利用开发,营造了中国人的第一个三峡梦。1940年代,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国民政府开始了三峡大坝的勘察建设计划,终因战局动荡不得不最后终止。随着蒋介石政权的溃败,又一个时代开启了。
新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次使三峡具有了浓重的诗意,一曲高峡出平湖,成了全中国人的集体畅想曲。1953年,毛泽东第一次视察长江,他提示当时的长办主任林一山,三峡工程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长江的问题。在此后的五年间,他曾七次接见林一山,对三峡可谓情有独钟。
林一山(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谈完了以后,他们都走了,主席叫我上楼上他自己的住宅。我到他这个住宅来了以后,他也是先谈谈,首先去了他马上就问我。他说,你看啊,你能不能找一个,找一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助你修三峡,修三峡大坝好不好啊。李先念在旁边(说),这个大坝长我都想干。
解说:林一山曾就读北师大历史系,战争时期,有过辉煌的戎马生涯。解放后,历任中南局水利部部长长办主任,驰骋长江上下几十年,被毛泽东戏称为长江王。
李锐:(前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他(林一山)四个字吧,能说会道,口才很好,而且是很能海阔天空。
解说:1950年代中期,对三峡的勘测及设计准备工作全面铺开。三年后,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长办拿出了初步设计,这是一个200米高程的大坝,它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34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00亿度。这项工作结束之时,恰逢大跃进的高潮,三峡当仁不让地成为跃进中的一项内容。人民日报也刊出了消息,三峡上马一片山雨欲来之势。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58年初,毛泽东登上了去往南宁的专列,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提议要修三峡工程。当时持保留态度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提出,有个李锐是搞水电的,和林一山争论过三峡工程的问题。毛泽东就说,把他们两人都找来当面谈一谈。
林一山:(李锐)这个人很聪明,脑子非常聪明,这个人。
解说:李锐,曾就读武汉大学机械系,投笔从戎后,一直从事中共的新闻和宣传工作,解放后历任水电总局局长,水电部副部长,1958年到1959年,任毛泽东的工业秘书。
李锐:(到南宁我一见到)田家英和胡乔木,他们两个就把这个会的底牌告诉我,毛发了脾气,批评了周恩来同陈云,非常紧张,告诉我,你来了是很要命了,你反对,他要干你反对。我说,没事,没事,没事。
解说:在1950年代,第一次关于三峡的大争论,便由林一山和李锐这二人挑起,开始是在各自的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真正面对面的交锋是在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当时,人们为李锐担心是有道理的。毛在战争年代就认识林一山,又曾多次接见他,在三峡的问题上,林一山不仅掌握大量的历史和水文资料,更是手持高峡出平湖的尚方宝剑。
而李锐,虽身为水电总局局长,但当时水电很不吃香。毛泽东只是知道他的名字,而且毛自己是支持三峡的。两人到了南宁,当晚就开会讨论,毛让他们各自发言,阐述观点。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0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