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三线人王小帅:买菜折射工人农民地位变迁
2010年09月17日 11:20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当时江浙沪很多沿海地区的工人与学生离开了家乡,奔赴三线,建设国家。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真正离开家时,心里的难受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三线地区的环境艰苦令他们的雄壮歌声化为沉默不语。对于大多数的三线建设者来说,这一去就是四十年,故乡已变为他乡。

凤凰卫视9月16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在前面几集节目当中,我们看到了三线建设这一轰轰烈烈的运动从无到有,从初建到兴旺,从荒山野岭到工厂林立的全过程。但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以相对隐秘和独特的方式存在的。它们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王国,在群山怀抱当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也做出特殊的贡献,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他们真的是很特殊的一群人。然而当时代的年轮转向1978年这个年份,三线人也不得不迎来了,他们即将面对的一个结局。对于数百万的三线人来讲,从那一年开始,一条衰落、破败、绵延的下坡路也就此展开。

1978年改革开放令三线人优越感消失

解说: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但1978年后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被复制的。从这一年开始,世景变迁的幅度之大让人恍若隔世。当禁锢的铁闸打开时,自由的水流就会渗进生活之中,常年处于崇山峻岭中的三线人,仿佛一夜之间,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曾无比自豪的优越感消失了。

胡亚琴(三线建设者):因为那个时候,我特别向往城市的生活,又觉得在那个厂里待了那么多年了嘛,就有一种渴望,那时候搬迁的时候特别的兴奋,也特别的想厂里能够尽快地搬到那里去。

解说:胡亚琴是来自上海的第二代三线人,她在10岁时被妈妈带到四川,投奔正在这里参加三线建设的父亲,从此一家人便在这里安居乐业下来。正是在三线厂里,她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直到1980年高中毕业后的她,在一次随同家人回上海探亲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从前的快乐不再那么吸引她了,她想要离开。

胡亚琴:那次在上海待了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哥哥带着我一块,然后那个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说,上海跟四川的差别还是非常非常的大。因为当时上海的那种经济,八零年吗,经济发展跟四川这一块,而且我们在单位里还没有在成都,所以有一种感觉就是说,我都有点想回上海了,将来就不想就是在成都待着,就当是有这么一种念头。

解说:从七十年代开始,曾经一度觉得迫在眉睫的战争阴云突然消失了,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方针政策明显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战争而准备的三线建设,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庞大的三线队伍,也慢慢地收缩,回迁城市。胡亚琴去上海的时间,正是这个时期,想回到城市的人并不只有胡亚琴一个。在1980年左右,散布各地的三线人开始人心思动,并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三线建设者:经济改革让三线厂面临生存危机

刘光武(三线建设者),因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使山里边的工程普遍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造成了很大的生存危机。我们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说拼命要奔出来,感觉到这里边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奔出来拼命搞三线,搞新都,向这些(资源)靠近。因为当时很多职工沿海来的,从感情上可以原谅,都要想回去,当时叫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年时间里,生机勃勃的新生活,对全体中国人来说,都是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它吸引人们不顾一切地投入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石头,都会在三线人心中掀起狂飙。有的人义无反顾地走了,有的人迫于无奈地留下,而对于胡亚琴一家来说,是留还是走,这个问题非常纠结。

胡亚琴:因为我们上海的那个房子是我母亲和我爸爸自己用砖,当时那个房子是我们自己造的,因为你不可能当时会请人嘛,就是他请一些小工,我妈妈每天下班以后就是用那个,我当时印象很深,就是这么大一块那种转,他们把那个水泥浇上去以后,拿着抬出去,就是把它晒干,然后我们是自己造的房子。然后我们来的时候,妈妈把房子都卖掉了,所以我们在上海当时把房卖了,现在回去是没有房的。

解说:回城,城市里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家,留下,山区的闭塞和落后看不到希望的生活,的确已经受够了,何去何从,人们开始不断的问自己。

胡亚琴:我哥哥已经在这边结婚了,妈妈来的时候把房子也卖了,我们回去以后,除非我可以嫁一个人,有房子。但是我父母的这种思想是不想靠别人家里去这样过,更何况他觉得我们在四川过得很开心,然后这块土地特别是我爸爸,他觉得就是我这么战斗的一生,就在这块土地上,我觉得这里非常的好。这里山清水秀,为什么我们要回到上海呢,上海又比较嘈杂,然后有很多很、多的因素,他觉得回到上海,上海跟这边比,让我父亲的比较就是说四川好。

老工人眷恋四川 墓碑面向三线厂址而建

解说: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时,上海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它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均令人无比羡慕。然而,胡亚琴的父亲仍旧作出了四川好的决定。这个1966年便来到这里的老人,将自己的家庭也带到了这里,他甚至决定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要埋葬在这里。

延伸阅读:

美苏“促成”毛泽东建设三线 爆发核战也能继续生产

特殊“返乡潮”影响上海三线子弟恋爱选择

三线建设条件艰苦 为对付虱子只能裸睡

三线职工生活有优越感 上海人引领当地潮流

毛泽东曾表示:攀钢建设资金不够 就用他的稿费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00-09:3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楼楚楚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