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评:影子银行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定时炸弹

2013年02月18日 14:14
来源:凤凰卫视

解说:建筑业萧条,制造业萎缩导致钢材需求减少,中国钢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进入8月,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使中国的钢材市场走到了崩盘边缘。

何志成(经济学家):我国钢铁价格已经跌到了18年以前的水平,18年以前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只有宝钢盈利,宝钢盈利40个亿,如果剔除掉宝钢这40个亿的盈利的话,全国整个的钢铁行业都是亏损的。

马忠普(钢铁行业专家):产能过剩问题,经济下滑,需求减弱问题就叠加在一起了,全行业存在亏损,这在历史上没有过这种现象。

解说:经济持续下行中,金融风险开始显现,2012年年初温州就传出一连串“老板跑路”的消息,温州借贷危机爆发。

2012年1月18日下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一案进行二审宣判,裁定驳回被告人吴英的上诉,维持对被告人吴英的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此时民间舆论与法律判决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吴英案迅速演变成为一个公众性事件。

郑元豹(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她罪肯定是有,判死刑是太重一点,你要吴英判死刑,中国的民营经济,这种企业家会失去信心的企业很多。

叶檀(财经评论员):可以这么说,如果说这个案子得到了相对公正理性的判决,那么合法的判决我想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金融的发展,会往前推一大步。如果这个案子就此结束的话,我想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非常不利,甚至会倒退,倒退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解说:2012年3月,中国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明确金融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南方考察期间称,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

巴曙松(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因为实际上在温州经济发展到今天,温州可以说是中国的草根经济的一个标志城市,是一个民营经济的一个象征性很强的一个城市,你从温州的经济起落基本上可以看出中国的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它的喜怒哀乐。那么针对温州的这个地区,它的民营下一步转型里边作像金融这个角度来取得的突,其实对全国也有象征意义和借鉴意义。

解说:民间金融风险进一步牵连到商业银行,十一月,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率双双出现上升态势,而早在10月上旬,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已经表示,对中国的金融风险感到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布报告,对中国非银行中介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和道德风险提出警告。尤其提出要重点关注影子银行的相关风险。

陶冬(瑞信亚洲区首席分析师):我毫无疑问认为影子银行是我看中国经济18年以来,中国坐着的最大的一个定时炸弹。这个炸弹到底有多大,构造多么复杂,它有多少个装置,多少个联动我不知道,而这恰恰是风险所在。

解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告别一个持续了十年的黄金时代,迎来步履维艰的转型期。与此同时,贫富不均,分配不公,已经成为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不得不直面的社会问题。

吴晓波(财经作家):我们早期的所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到今天来讲,每个人都在问说那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一部分人包不包括我?那我们就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公平问题,效率问题。基本上历代改革基本上都这个状况。

胡锦涛(中国国家主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刘芳:过去这一年中,中国经济的确走过了危机四伏,令人焦虑的环境,2013年1月中国公布了2012年全年的各项经济数据,GDP增长了7.8%,超过年初中国政府制定的7.5%的增长目标。除了那位“末日博士”鲁比尼还在不断地警告2013年中国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之外,如今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软着陆,回到了增长的轨迹上。

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末日博士这样的人物,危机其实往往就会发生在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一片叫好声中。事实上刚刚过去的一年,如果您透过我们的节目悉心观察,一定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出现一些意义深远的改变。

过去这一年中国制造业持续面临内忧外患,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成本的增加,更确切地说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在影响着经济。招工难迫使不少沿海地区的产业将厂房搬迁到内地省份,更有许多企业将制造环节向东南亚转移。不仅外商开始离开中国,就连中国不少本土的企业也开始向外走。中国某著名网络服装品牌的CEO透露说该公司的很多产品现在已经开始与孟加拉国代工工厂进行合作,试水海外服装制造市场,成本相比国内最多可以降低三成左右。从2008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趋势一直就没有停止,虽然工人成本上升,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并非坏事,但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未富先老的情况确实令人但爱。

解说:龙年春节过后,中国各地再次传出“用工荒”的消息,经历了2011年沿海地区的不景气,许多企业本以为2012年的“民工荒”会有所缓解,但是情况还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对于来自农村的大量农民工,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青桐(打工文学作家):找不到,看不见自己将来能够得到什么,比如说我在这里成家,你说那个廉租房,我在这里多少年限,然后我干了多久,我就可以申请到一个廉租房,然后我就可以在这里安顿一个家,然后我在这里干了多久,我就能够得到一些什么东西,好像是这一些大的方向政府没有给(希望)

解说: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父辈更优越,文化程度也更高,相比父辈,他们更多地考虑工厂以外的生活。而受教育程度又不足以彻底改变命运,这就注定他们比上一代打工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现实和梦想的落差。

黄祖辉(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新一代农民工他们的愿景比起他们老一代的人要宏大,但是他们对这个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未必,所以这个也产生一个矛盾,就业能力和职业的意愿是不协调的。

解说:在年轻人出现职业志向转变的同时,另一波人口结构浪潮正开始席卷中国,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每位置妇女平均生育六个子女,从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妇女生育子女数已经下降到不足1.5名。有人口经济学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年轻劳动人口将萎缩近6700万。

吴晓波:基本大家认为2016年、2017年中国会出现一个路易斯拐点,我认为在人口数据上面很可能是这么一个情况,但是你在实际的产业经济层面,可能是另外一个情况。我认为从今天我们算起,很可能在长达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里面,中国产业经济的劳动力人口供给仍然是充沛的,因为中国城市化率还只有50%,每年还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大量的农村新增人口要变成城市居民人口。现在出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在能够提供给产业的这些劳动力人口中,他们受培训的机会,或者受培训的制度其实有大的一个问题。

解说:在邓攀的同学们大家毕业即将踏上社会的时候,他正在深圳一家工厂组装零件,六年的打工生活,现在他每个月可以赚到2500元的工资。

邓攀(外来务工者):读高中的不到10%,比如说我们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七八十个人,读高中的没超过十个,大部分人都选择出来打工。

解说:如今邓攀和父母亲都在不同的城市打工,最小的妹妹留在四川老家读书。

邓攀:因为现在家里面有三个人赚钱了,就是说她能读到哪里就会一直满足她读,初中、高中、大学,甚至以后如果说她还想读的话可以,因为只有一个妹妹。

(自己辍学)遗憾多少有一点,不过想想也没什么了,因为毕竟也有好多人跟我一样,再说这种家庭或者说这种情况之下,有这种事情也是理所当然,或者说应该的。

解说:有学者对中国35岁一下的青年劳动者进行的标准测试发现,他们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当于小学五年级,很多人不会英语、数学,有九成的人从来没有上过网,只有40%的人读过高中。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那么如果说平均,我们现在所有的人受到的教育基本上相当于初中毕业的这么一个水平,那么你刚才讲40%实际上跟这个也是一致的。

张林秀(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这几年我们国家我觉得企业创新政府虽然在抓,但是没有一个快速飞跃的在调整,只是在区域之间在变。比如说沿海的地方工资高了,我把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往内陆来转。其实还是重复那种简单技术工作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这个重复是不可持久的,因为工资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你纬度企业能做的就是提升你的生产效率,忘了拟稿可以付得起高工资,当企业能够付得起高工资的时候,那么初中生将来就业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少了。

刘芳:用工荒对于工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待遇提高,机会增多,但是对于中国的整体经济,特别是长远发展来说,不断减少的人口红利却是不折不扣的坏消息。人口结构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生代劳动力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招工方式,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面貌。而面对这样的变化,未来中国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说法下一节回来我们就将会看到有关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的探讨。

经济学的第一课就教给我们经济发展有周期,有上涨就有下滑,但是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过去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在中国身上应验,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有的优势创造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世界经济奇迹,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看到从去年开始,“中国模式”的种种积弊集中显现。创造了奇迹的就方针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特别是在过去一年来呈现出很多的问题,并非周期性,而是结构性的矛盾。

中国的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于是一场围绕着中国未来的道路应该朝向何方的激烈争论开始了。

秦晓(博源基金会理事长):我们的经济的高速的发展,中国崛起,是得益于70年代末期,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市场化呢,还是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强势的政府来主导经济,这就是一个争议。

刘芳:您觉得今天大家所谓讲的“中国模式”的发展的一个路径是背离了当年改革开放的初衷吗?

秦晓:我以为是,在我看来邓小平起动改革开放,他的内在逻辑和终极指向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所以现代化的国家中市场经济是其中必有治意,当然还要有法制,当然还要有法制,还有道德的支柱,还要有一个现代的民主宪政的政府,这些都是我认为邓小平他的方向。

[责任编辑:吴芮泽] 标签:经济学家 金融 温州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