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传说
镜头下的传说
——谈纪录片《首义》
镜头下的语言
世界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中国辛亥革命距今整整百年。各媒体辗转流传、常说常新的武昌首义,轮到眼下我们用纪录性的镜头再次去说,的确是一次难度相当大的挑战。老百姓习惯于道听途说,后裔们善于取自家先祖有利的一面说,史学家借助文图和遗存“为我所用”地说,文学艺术家用文字、表演、点线色彩、乐音节奏等材料,通过典型化手法虚构性地说,唯有我们,是用镜头面对面、实打实地说。
场景已不是当年的场景,人物更不是昨天的人物。面对一丁点老生常谈且枯燥乏味的图文和藏品,传统的专题片做法,基本上是围绕某一宣传口径,先模仿史学家、报告文学家的口吻,自以为是地从头说到尾,再结合解说词,相应地贴上画面和音响,但是,网络传媒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机前文化、年龄、身份各不相同的受众,或主动或被动相继步进了全时空的速读速听时代,对我们老掉牙的叙述模式,估计大多数不愿听也不爱看。
怎么才能实现,既保证新时代背景下相对真实的历史传递,又不失互联网挑战下的电视可视性?我们武汉广电总台联合凤凰卫视摄制组,辛亥革命99周年的纪念日之后,在热气腾腾的气氛中,细心查阅,反复揣摩,从3个方面入手,经过半年多的研讨与拍摄,实验性地制成了5集系列片《首义》。
1.找定独特的立足点
来自台湾的信息表明,他们的辛亥百年纪念片,侧重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孙中山民主政治的追求。他们以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为起始,1911年的武昌首义,就成了一个很不起眼的过场。
内地主要电视媒体对于辛亥革命,多年来,没有远离过传统的话语轨道、填鸭式的解说和生硬的画面,基本上是全景铺排辛亥革命,明显地重孙中山直接领导的革命派而轻言其他,不可能把武昌首义放在突出位置。
美国传媒大亨方李邦琴女士也制作了电视片《少年中国1911》,突出中山先生赴美求学、
呼吁革命过程中的华侨奉献,借以促进祖国统一,至于武昌首义,只是一笔带过。
可是我们明白,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除了孙中山,还有无数会、无数社甚至无数军团和派别,尤其响亮的,当数并不属于孙中山主流派的湖北革命党人。是这群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在一种表面无序的状态下,凭借楚国人“不服周”的无畏传统,端起张之洞的“汉阳造”,在万里长江穿城而过的武汉三镇发动起义,完成了孙中山未能完成的任务。历史需要给这些人正名,要给辛亥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武汉地位正名。没有武昌起义,就没有“辛亥”年份的革命成功,更没有所谓“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建国基石。200多年盛而衰的大清帝国,2000多年家天下的封建专制,不可能一夜之间,在中华大地飘扬起标志共和的铁血十八星旗。
凤凰卫视助理台长海波先生,是一位精于电视叙事的能手。他引领的纪录性栏目《凤凰大视野》,其每一项制作,都希望成为同类题材的标杆。去年8月,我与同仁新秋、春来商议,辛亥百年之际,拟倾武汉广电总台海外频道之力,制作一部长纪录片,从立宪派、革命派、实力派以及朝廷和境外势力渐入,讲述湖北人鸣响第一枪的前前后后,且由春来执笔,写成文本初稿。至11月中上旬,武汉广电总台的值友总台长,传令我们的项目,并入市辛亥百年筹备组计划,并速派我赴港联系凤凰卫视,借助国际平台共话武汉。第一位与我握手的正是干练帅气的海台。
我们的相互介绍十分简洁。在那间狭小拥挤的办公室里,他对辛亥百年兴趣甚浓。我把准备过的资料递给他。谈话间,他顺手拨通电话,很快约来娇小智慧的叶扬小姐。她是凤凰卫视专题部副总监、高级专题主编、《凤凰大视野》主笔。听明来意,她说,她也算辛亥后裔,曾祖父就是当年参加战斗的一员,祖父随国民党去了台湾,父亲生长在武昌,上世纪80年代才寻找到台湾亲人。她本人的本科、硕士就读于武汉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专攻社会学和比较史,家情怀、业情怀交织多年,早就想讲述武昌首义。我说,“就由叶导撰稿吧”,3人一拍即合。
第一枪怎样响起?皇帝如何退位?还有民主、统一、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类主题,别人拍过,我们也回答过,别人还在拍,我们不想简单地回锅。让这一枪,穿越时空再次回听,让武昌首义,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更耐人寻味。分手后,富有使命感的叶导作为总策划,邀约她的伙伴美茵、德权、锦纶、世伟,还有武汉台的新秋、春来、熊峰等,在资料的海洋里昼夜兼程。好些次的函电商讨与过滤,最后,我们一同拨开历史的烟云,立足曾经领先、而今正重新崛起的华中武汉,约定《落日余晖》、《暴风前夜》、《双十举义》、《阳夏鏖战》、《乱世谋国》5集,将焦距调向当年“敢为天下先”的湖北人。
2.呈现不一样的叙事手法
有一种被我们多年抵制的电视手法,叫做“情景再现”。之所以不认同,是因为担心惹上虚构故事的表演之嫌,破坏全片的可信度。我们明白,省略了逝去的现象,文献性的纪录片无法捏拢,可是现象一旦逝去,一般情况下又不可能重新出现,就是最接近“再现”的秦王陵出土的兵马俑,从地下挖出重见天光,其品质、颜色、干湿度以及当年时空氛围里的人与景已大不相同,何况真人相拼的原战场。过去我们做辛亥片,万不得已的时候,宁可选择绘画、音响一类形式作些增补,或者用点比喻性、象征性的空镜头配解说加以填充,从不愿越雷池一步。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