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耿彦波获“2011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2011年12月09日 16:1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华文化五千年,人文智慧耀东方。近日,被百姓称为“拼命三郎”,大手笔创造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全面发展“大同模式”的国家公务员耿彦波,获得“2011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自2009年12月正式启动,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每年举办一次。“2011中华文化人物”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华侨城集团公司协办,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承办,颁授典礼定于2011年12月中旬在深圳举行。

发掘大同的魅力

城墙千疮百孔,四合院濒临毁灭,违法建筑遍地都是,古城风貌荡然无存,古城保护、名城保护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这是耿彦波到大同上任时的第一印象。“作为一个1982年就被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面临这样的情况,我感到非常痛心。那个时候,我走遍了大同的大街小巷,谋划整理保护的思路。”耿彦波说。2008年3月,耿彦波履新大同市长的第二个月,大同名城保护的计划开始展开。

而在此之前,耿彦波手头已经有多个成功改造城市的案例:任灵石县长期间,他先后主持修复了王家大院、资寿寺,开县级城市历史文化连片保护之先河;在任榆次任区委书记期间,修复了常家庄园、榆次老城,有力促进了当地历史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在太原市工作期间,他主持改造整治了晋祠公园,修复了青龙镇。不过,现在看来,这些都是“牛刀小试”,耿彦波真正“大干”是在大同。

初到大同,耿彦波发现,一方面它是破坏很严重,但同时还是能感觉到,它的历史遗存是丰富的,比如那积淀了千年历史的古城墙,虽然已经“伤痕累累”,但它基本的夯土还保留70%。在城墙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保留着大量的民居以及明清时代的文化遗迹,一些国保单位,包括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还有较完整的历史遗存。在调研过程中,耿彦波形成了一个对名城进行总体保护的思路。“我想起梁思成、陈占祥先生在50年代提出的关于北京保护的”梁陈“方案,把古城保护下来,再建一个新城区。我们当时提出'一轴双城'的概念,就是以御河为中心,御河的西边是古城,御河的东面是新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在耿彦波的规划里,大同既要立足古城搞保护,又要跳出古城求发展,把3.28平方公里的古城完整地保护下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现代化的建设则在新区里进行,在大同这个城市大容器里形成两大景观,一个是古,一个是新,一个是传统的,一个是现代的。“显然,两者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这种对比和反差会形成强大的文化张力,这种张力则会形成我们城市的魅力,这将会是大同独特的个性。”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文化人物 耿彦波 大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