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钱钟书:文革中知识分子受批判都是自找的

2012年05月21日 11:00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解说:早在抗争胜利后钱钟书有段时间在读《宋诗纪事》常到附近的合众图书馆查书,胡适因有几箱书寄存在此,也常到那里去,一次碰到,当时的馆长特为两人介绍。

汪荣祖:他也特别说钱先生是吴宓的学生,但是表示意思跟他派别不同嘛,但是胡适说,他最近也做了旧诗,他说他就抄给钱先生看,钱先生说记得最后一个是什么,半打有心人,他说你拿宣纸来,我给你写,不过钱先先生说,他也不太在乎胡适这个字。

解说:这个因宋诗研究而起的一次会面,没想到几年后当社会文化气早已不复旧时,又在一本《宋诗选注》中得到延续,看过书后胡适提了很中肯的意见。

汪荣祖:他说他那个注作的很不错,他序文写的很不错,但是选的这个诗,所选的这个宋诗不怎么样。

弥松颐(编审人民文学出版社):先生约略翻了一翻说,黄山谷的诗只选四首,王荆公、苏东坡的略多一些,钱钟书没有用经济史观来解释,听说某某某要清算他了。过了一天,先生看了此书后又说,他是故意选些有关社会问题的。

汪荣祖:他的意思就是说钱先生在那个环境之下,不可能完全选他所想要选的诗,他当然也责怪当时的学术氛围了,后来钱先生也承认了,他说他有的诗想选的他不能选,有的不能选的诗也选进去了,他也承认这一点。

解说:《宋诗选注》在国内出版不久便遭遇了“拔白旗”运动,首当其冲成为了批评对象,尽管后来因为日本汉学泰斗吉川幸次郎对此书推崇备至,对钱钟书的批判声浪由此减弱,但是此书在后来的20年中,只再版过一次。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重印《宋诗选注》,而同时期刚好发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其中有一部分谈宋诗。

弥松颐:那么现在又直接的谈宋诗的话如果你把他再引上去不就更好了吗,有领袖的这种讲话是吧,所以我的思想比较趋时吧,比较跟风也都不好,我把我的意见说了。

解说:钱钟书采纳了意见,但是他不仅引用了毛泽东的话,还引用了一段元朝人刘埙对曾巩的诗的评价,互为参照。

弥松颐:后来过一些我觉得我不要那么趋时,不是钱先生本意,我说我说,是不是咱们下次排,把这删掉就完了,先生不,先生怎么说的,原来那些引文不改为妥,以示老实,我不想学摇身一变的魔术,或自我整容的手术,所以这本书的序和选目一扔其旧,作为当时气侯的原来物证,更确切的说,作为当时我自己尽可能适应气侯的原来的物证,这句话说的很沉痛啊。

解说:钱钟书在五十年代参与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后来也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但是在他填写的个人履历中却从未将这类工作任务写入,政治运动中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汪荣祖:这个大概是在文革之前的事情也许,他说有很多的知识分子受到批判都是自找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喜欢出风头,出风头到最后所以他是这个不讲话,他一直保持就是说任何开会什么发言,不是那个大鸣大放还是什么,他绝对不鸣不放。

薛鸿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比如说我们这几十年的运动,批判知识分子的运用吧,始终你看那个历史记录,譬如说就对胡适、胡风、向达、吴晗,这个胡批乱侃的文章他们一篇都没有,不参与的,绝对不落井下石的,批俞平伯,其实俞平伯的红学钱先生是有看法的,但是既然搞运动在批他,他就一声不吭了,他是很操守的。

解说:英国着名汉学家David Hawkes(霍克思)曾在钱钟书《围城》英文版出版之后写了一个述评,一番欣赏之词过后,他说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围城》之后作为小说家的钱钟书在无新作问世,他认为假如还有后续作品,一定会写得很好。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个后续作品不仅有,而且早已拟好了名字,叫做《百合心》。

汪荣祖:像夏志清等等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都提到这个事情说他已经写了三十万字,后来因为搬家从上海搬到北京,结果遗失了,可是我从钱先生听到是比较更有趣的故事,就是他说他写这个主角是个女性,他就跟他女儿开玩笑,他说我这个主角就是写你,那个女孩子坏得不得了,结果呢,他的女儿当然想要看了,他就不让看,他就把它藏起来,两个捉迷藏捉了很久,结果最后连他自己都找不到了。

钱钟书偷偷在女儿桌上写打油诗并署名杨绛

解说:1937年5月19日,钱瑗出生在英国牛津,成为牛津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婴儿,当护士把婴儿抱过来给钱钟书看时,钱钟书高兴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从小到大钱瑗有人疼、有人教,但是能陪她玩的只有钱钟书。

杨绛:钱钟书做所谓的做坏事就是跑到女儿房间里在她的书桌上写一手打油诗,打油诗比说,大牛洗澡,盆浅水少,没有办法,撒泡大尿。然后底下署名杨绛。那么他写完了他就躲了,然后他说妈妈写的,我没写。我们平常生活里都是这样的事,有时候他们两个人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我是最笨的,我是笨蛋,有时候他们两个父女俩个结着帮就是纸条上写的东西呢,就是欺负我的。有时候我跟女儿结着帮欺负爸爸的,有时候呢我们两个,我们两个人合着帮欺负女儿的。成天在打架在玩的。

解说:钱瑗从小学父母读书,很快就显现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超凡能力,但是钱钟书和杨绛并未急迫地在教育上为女儿做任何规划,从小培养她独立的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能力。

杨绛:我有问题,我要问他一句,我马上可以解决问题,可是我不问他,我自己查,那么女儿呢,也是这样,那么有一次呢,女儿有一个问题,她就查书,查了一本字典、两本字典、三本字典、四本字典都没有,然后她就来问爸爸,爸爸说还有第五本呢,女儿就查了,查着了,下一次女儿就报仇了,钟书一个俄文,俄文一个字都不认识,这个字就得去问女儿了,女儿说爸爸你也查字典。

汪荣祖:当时美国出了一本精装本,大本的很漂亮的一个书,印的很好的叫做《StoryofEnglish》就《英文的故事》,当时我就寄个给钱先生看,钱先生回信说,这个书一收到就给钱瑗抢走了。所以我觉得他们一家非常高兴,所以我的印象他们觉得最好其实都不要管了嘛,他们一家三个人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事情。

解说:就是这样的一个本属于“我们仨”的幸福家庭,文革中,却被当时的一堆“革命群众”分去一半,1973年寒冬钱杨因为强邻难处被迫逃离宿舍。

黄梅(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就是忽然敲门嘛,有听着敲门,我们开门呢钱先生和杨先生两个人就在门外,就是说他们是来告别,然后就没有坐下,因为那个时候也是大概已经有一段时间有时候大家来往都不大坐了,已经就是有什么事情说一说就肯定是没有喝茶的习惯,坐下来真正待客喝茶这种习惯没有,他们那次就是,就是进了一下门,后来又出门,就是说没有,都没有坐下,然后他们就说呢,他们要走了,说他们实际上已经走了,就是他们现在在叼一个空子回来取一点东西,然后就说我们不坐,我不呆了,我们就赶快要走,就怕好像怕要是走完了呢,就恐怕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很顺利地走了,就是这种心态。

解说:黄梅兄妹考虑到两位已是年逾六旬的老人,此时又没有妥当的落脚之地,便劝说钱钟书不要贸然离开。

黄梅:就是说是不是再看一看情势,再思量一下,或者是再找一个稳妥的地方再走,后来钱先生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说了一句英文,说了一句话很断然的话,他就是翻成中文就是说,断不可走回头路,就是说can’t go back to mother’s womb,所以这个当时,因为他当时说的非常的激烈那种态度,就好像是不顾,不顾前头怎么样,只是不肯,不能走回头路,所以我印象很深。

解说:此后钱钟书和杨绛挤进钱瑗在北师大的小宿舍后来又辗转住进学部的一间只能容纳两张行军床,一张条桌的办公室,颠沛流离和简陋的生活条件引发了钱钟书的哮喘病多亏杨绛的悉心爱护和照顾才化险为夷。

黄梅:钱先生他们家收拾东西打包捆箱子是杨先生的事情,都是杨先生做,所以就是杨先生是他们家,其实我说杨先生其实是,非常有劳动能够的人。

[责任编辑:楼楚楚] 标签:钱钟书 教授 学术研讨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