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叶辛“知青式爱情”:靠着7年书信维系感情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并不熟悉知青的生活,叶辛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说他出生在1949年,几乎是与共和国同龄,他做过红卫兵,当过知青,下过乡,改革开放之后,他们这一代人又成为了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广阔天地”教育知青 部分人欲离开农村

解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道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毛主席发出的号召曾经让知识青年们,热血沸腾。可严酷的生存环境,一步步唤醒这些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在叶辛插队的久长公社,知青们从天亮劳动到天黑,可以评10个工分。值五毛九分六。

叶辛:我这里是五毛九分六,还算好的,我旁边的我爱人的生产队四毛,二毛几,一毛六。再旁边一个生产队八分,我们砂锅寨是全公社最高的,五毛九分六。知识青年我们挣一个集体户的资金倒出一口凉气呀,五毛九分六就算六毛。怎么活啊?我就一年干到头360天,就算下雨只下65天,不出工,干360天,能有几个,两百块钱不到,都会算,一丈五尺七尺布票买布,补衣服,添衣服要花多少钱,这个牙膏用完了买一下要多少,墨水用完了要添,这个不可能永远上海带过来,毛巾用烂了要换一条多少钱,不能养活自己。

解说:其他生产队知青的工分远远赶不上叶辛所在的砂锅寨,有的四毛,有的一毛六,最差的干一天活只有8分钱。为了生存,一些知青开始小偷小摸,他们私底下告诉叶辛,说这样做别非没有是非观念,更重要在于劳动太不值钱。

徐炳曜:他商店里放的东西不防小偷的,上海知青呢,就看到他这种情况,包括到公社里面的粮管所,大米,面粉,油,都敞开的,一堆一堆的堆在那里,看他没注意,有的知青就拿一袋面粉,扛着就走了。有时候呢,拿个茶缸,它不是菜油嘛,咚咚一下,吊一方菜油就拎走了。

解说:面对现实很多知青初到农村的热情开始消减,同时他们开始了思考。

叶辛:毛主席发号召一直到一哄而起,到下到广阔的天地,我们是比较虔诚,比较狂热,也甚至比较盲目的话,但是走到了广阔的天地里,我们是严酷的生活形式教育了我们,比任何大道理,比任何我们念的语录,跟我们学的马列,都是生动的在教育我们,我们第一要生存,我们第二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大家就要想办法了,知识青年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消沉了很多。困顿了很多,迷惑的也很多。

解说:辛苦劳作的日子,在叶辛身上留下烙印,他的牙齿在连年的剧痛后,开始一颗一颗脱落。每到阴雨天,膝关节就会隐隐作痛,一些知青开始想方设法离开农村。

1969年春天,在上海黄浦车站与叶辛一起乘车前往贵州的,还有日后成为他妻子的女学生王淑君。王淑君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在家里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位,父母怕她难以适应农村生活,通过各种努力把她调到贵州,因为姐姐哥哥都已经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可以对她有所照应。

王淑君(叶辛妻子):我是因为我姐姐他们在贵州,她报名到贵州,因为她读的是铁道学院,贵州那个时候铁路还没有通到贵阳,他们是第一批去的。然后还有一个姐姐到新疆去了,还有到江西去的,那个时候都要走,好像都要出去。

叶辛“知青式爱情”:靠着7年书信维系感情

解说:王淑君和叶辛的妹妹是同学,因为这层关系,到了贵州以后,两人有了更多接触,感情上也走得更近了。叶辛插队的砂锅寨距离王淑君所在的杨柳大堤有十几分钟的山路,两人商量每星期见一次面。

叶辛:我们一个星期见一次面,有一天星期三的下午,我放学以后,我就去看她。看她去了以后,已经是一般的薄暮时分就收工了,但是她一直没有回来,她一致没有回来,而这个时候呢,整个生产队就只有她一个女知青。

解说:天慢慢黑了下来,叶辛焦虑的站在屋檐下,望着灰白色的山间小路,等着王淑君,过了好一阵子,他才看见王淑君一个人背着背篓,慢慢走了回来。

叶辛:她走得很慢,人家收工的人,都一家一户都回到家,她没有回来。她走得慢,拖在人家后面走了,她,我叫了她一声,我说你怎么拖得这么晚?她走到我面前,一声也没吭,眼泪就掉下来了。

解说:根据规定,在当地结婚的知青,都自动失去知青身份不能返城,于是恋爱成了一件既甜蜜又痛苦的事,甜蜜在于远在异乡的他们,有了精神上的寄托,痛苦在于要么两人永远扎根农村,而一旦恋爱中的一方有机会返城,势必给另一方造成伤害。

1972年王淑君就被招工到贵阳的一家水电厂成了一名学徒工,而叶辛仍然留在砂锅寨。

王淑君:不准谈嘛,反正要训话,经常是这样。

解说:和叶辛一样,王淑君喜欢文学,于是两个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叶辛把砂锅寨枯燥乏味的知青生活,变成文字,通过笔端与王淑君交流谈心。

叶辛:最长的一年是54封,最少的一年是45封,我们每年都扎好了,像我昨天这样,捆好了,好多都上面标着的。我没有叫他这么做,她也没有跟我说,我的信你都收着。

解说:从1972年王淑君离开农村开始,到1979年结婚,两人靠着书信坚持了7年的感情,他们的通信后来编辑成书,取名《往日的情书》。但并不是每一对知青恋人都能像叶辛和王淑君一样,有着圆满结局。比叶辛小两岁的徐炳曜,落脚在叶辛附近的大队,临离开上海时,父亲就一再叮嘱要想再回到上海,就不能谈恋爱。

徐炳曜:因为我出来的时候,我父亲就跟我讲了,你要想回来,只能一个,当地就不敢谈朋友。一家子很难调回来,当初的情况,调你一个很方便。

解说:叶辛插队的修文县,有462名上海知青,几乎所有人的恋爱都无疾而终。有的知青在离开农村以后,继续和恋人保持通信,但时间一长,难免产生误会和疏离,对于自己圆满的爱情和婚姻,叶辛说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1971年11月“九一三”林彪事件爆发,之后不久,叶辛被调往深山老沟的湘黔铁路工地劳动。后来砂锅寨耕读小学缺老师,公社领导见叶辛为人诚恳,又十分好学,就将他调到学校当了老师,这对爱好文学,喜欢读书的叶辛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他开始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

叶辛:也是在一次劳动休息中的时候,我们突然之间想到的,我一直觉得这个地方的老乡肯定不知道托尔斯泰,肯定不知道巴尔扎克,肯定不知道我读过那些外国书里面的外面的世界,我后来有一次劳动休息的时候,我一边看着远山近水,一边在想,外面世界里的人也不知道这些呀,我如果把这里的故事写得有趣,写出来,人家也会想要看的。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30

[责任编辑:马思文]

标签:叶辛 知青

2015-03-21我们一起走过 叶辛——蹉跎岁月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3/21/e419c86b-a366-44fd-9853-41e1b99d6364.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