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叶辛“知青式爱情”:靠着7年书信维系感情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并不熟悉知青的生活,叶辛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说他出生在1949年,几乎是与共和国同龄,他做过红卫兵,当过知青,下过乡,改革开放之后,他们这一代人又成为了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叶辛创作《蹉跎岁月》盼知青群体受更多关注

解说:叶辛告别了农村,从1969年3月31日离开上海,到1979年10月31日离开久长旧社。叶辛在农村整整度过了10年7个月的知青生活,这期间下乡,劳作,返城,每一个阶段,他看到和听到的知青故事,都成为他日后小说创作的原型。

小说《蹉跎岁月》创作于1979年,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下乡知青纷纷回城,但就业问题难以解决。有的甚至连吃住都很困难,叶辛创作《蹉跎岁月》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人们更多的关注知青群体。

叶辛:那时候是在北京文讲所学习,在北京郊区西直门外,那个时候西直门外的土地还刚刚在开发了。我遥望着那个北京城的灯火,突然想起了一首唐诗,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就是唐代诗人,他写这个景,指的是唐朝的首都,当年长安灯红酒绿,别看文人在发议论,别看空令岁月易蹉跎。我想这个话很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岁月,不是要找到一个词吗?然后就想出了《蹉跎岁月》。

解说:小说中下乡知青柯碧洲和杜见春的出身都不是很好,因为经历类似,双方由一开始的误会,逐渐走向理解,相互扶持,并最终结合,返城后再度回归了农村。

1980年小说《蹉跎岁月》发表的时候,社会上清理林彪四人帮的余毒,还没清理到血统论,虽然清理了很多极左的东西,但还没有公开的在报刊杂志上批判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观念,依然很大程度上存在。

叶辛:就说社会上持这种观念的人也很多,有不同意见的,而且说你这个书名叫《蹉跎岁月》,我们怎么蹉跎了?《蹉跎岁月》最终发表于《收获》杂志,刊发期间,杂志发行量空前高涨,由最初的50多万份,增加到110余万份,创下发行量的最高峰。导演蔡晓晴便是其中的一位读者,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引起她强烈的共鸣。

蔡晓晴(导演):我觉得这个故事好看,而且写的里头的这些个人物啊,就觉得是活灵活现的。柯碧洲啊,杜见春啊,邵玉蓉啊,甚至包括里头的有坏习气的肖永川啊,小偷什么,还有高干子弟苏道城啊,这一系列的人物,马上就在你脑子里好像就活起来了,你能够看见似的,觉得这个要是改电视剧的话,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作品,那么就有了这个念头了。

解说:蔡晓晴辗转找到在贵州猫跳河水电站写作和生活的叶辛,出乎意料的是,叶辛对自己的提议和想法顾虑重重。

蔡晓晴:首先我没有知青生活的经历,会不会理解他们,对农村了解不了解,这都是他的疑问?然后这个题材因为当时也不是像现在,后来写知青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从内容上来讲,他反映的生活当中更多的东西,比我们这个触及的可能有的更尖锐一些什么的,也都有了。那是后面的事了,但是在当时这是头一个,他怕弄不成。

领导审电视剧《蹉跎岁月》拍桌子:要干啥

解说:蔡晓晴自己没有知青经历,但全家都在文革中遭受苦难。在遇见叶辛的前几年她的家庭已经四分五裂。父亲坐牢,母亲劳改,妹妹自作主张去了内蒙当知青,这些都让她对《蹉跎岁月》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感同身受。凭着执拗,蔡晓晴最终让叶辛同意改编小说。1982年《蹉跎岁月》四集连续剧制作完成,准备播出。

蔡晓晴:播出之前本来是安排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1982年国庆节,结果9月30号,说局领导要再来看一看,然后我们就陪着看了一天,看完了之后啪一拍桌子,你们要干吗?你们还让全国人民过节吗?当时我们都愣了,都傻了,因为他安排那个时候播,也不是我们个人的,起码台里头已经都同意了的。

解说:此时的中国尚未从文革影响中走出,《蹉跎岁月》里关于出身等问题的讨论还是一个禁区,一番争执之下,《蹉跎岁月》的播出时间被延缓。

蔡晓晴:然后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时间,夜里了,夜里是十点多了,还是什么时候了,你想当时的那个节目没这么多,我们台也没那么多频道,就一个。而且夜里那时候播出不是好时间了已经,没有任何的宣传,没有任何的什么,播出去了,居然有那么大反响。

从我们参与创作的人来讲,没想到观众反应会这么强烈。因为写来那个信,后来就是拿那个大麻袋,装了好几麻袋,而且那信封上写的都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地址或者什么,就是北京《蹉跎岁月》剧组,就这么一个,然后就都能到我们那儿。

叶辛:当蔡晓晴把中央电视台收到的来信选了一箱子,提给我的时候,在这些来信当中,就有比如说湖南,就有一对知青夫妇就给我来信,我们两个从来不认识你,你怎么把我们两个人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写出来,就类似这样的信,我收到的不是一封,好几封。

解说:《蹉跎岁月》的播出,引起大家对知青和知青文学的极大关注,之后陆陆续续各种关于知青生活的作品,也与读者见面。而凭借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孽债》等小说,叶辛更是成为一个典型的知青文学作家。他不但书写农村的知青生活,而且也关注知青的回城,还有回城潮中被遗留在农村的知青二代。这些都成为叶辛那一代人的深刻记忆。

姜楠: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并不熟悉知青的生活,叶辛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说他出生在1949年,几乎是与共和国同龄,他做过红卫兵,当过知青,下过乡,改革开放之后,他们这一代人又成为了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时间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会洗刷一切,但你做过的好的事情,最终会有人给你记得,你做过的不好的事情,也有人会记得。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30

[责任编辑:马思文]

标签:叶辛 知青

2015-03-21我们一起走过 叶辛——蹉跎岁月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3/21/e419c86b-a366-44fd-9853-41e1b99d6364.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