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知识难改命运:研究生回家种地 老父气绝服毒

2012年10月18日 15:33
来源:河北青年报

苗卫芳说,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便想到只有发奋图强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苗卫芳边教书边开始了自学考试。三年时间里,他拿下自考专科学历,而后凭着一股韧劲儿,五年时间取得自考本科学历。

考试中,苗卫芳最怕英语。自考专科,英语课目不是必选;但自考本科,英语课目是必选的。苗卫芳第一次考了50多分未及格。于是,每天5点多,他跟任教学校的学生一起起床,拿着卡片写下单词,拼命背。第二次考试,他终于通过了。

2008年,苗卫芳报考河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一举成功,被录取进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那一年,教育部也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但2009年,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开始扩大了。

在校读研三年,除了写作一部学术专著完成毕业论文,苗卫芳业余时间还写出长达30万字的以代课教师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二月兰》,由于没有更多费用买书号,目前只印刷了1000册作推广。

二月兰,是太行山区的一种蓝色小花,生命力极强,而且每年阴历二月就怒放,花期持续数月才凋谢。“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梦,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苗卫芳说。

理想中的“铁饭碗” 仍未找到

研究生三年毕业后,苗卫芳原本想着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且工作环境又适合实现写作梦,然而,这样的工作他至今还未找到。

在苗卫芳看来,他理想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但是,公务员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他毕业时40岁的年龄一下子关上了通往公务员岗位的大门。每当听说有事业单位招聘,苗卫芳便准备好简历和资料,然而往往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

苗卫芳曾到保定七中应聘教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试讲阶段被淘汰了,他认为招录“不公平”。

保定七中校办工作人员回忆,今年春天学校招聘教师,印象中确实有苗卫芳这个人,今年春天前来应聘,安排苗卫芳试讲了十几分钟,最后没通过的原因是,他的仪态、形象不佳,口才不好。“我们知道苗卫芳肚子里有知识,但作为一个教师,口才表达能力很重要。”该工作人员说。

经熟人介绍,苗卫芳还曾到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宣传科工作,负责校报编辑和领导讲话稿写作,但上班十来天就辞职了。

该校办公室的杨老师说,苗卫芳离开的具体原因不大清楚,“人家是研究生,可能是这里容不下人家”。而苗卫芳说,他离开的原因是该校领导总是骂人,他也没有一个适合写作的环境。

今年7月份,灵寿县护驾疃中学得知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还没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主动联系他回到该校教书。苗卫芳曾在灵寿护驾疃中学教过两年历史课,之后辞职前往另一所私立学校。

该校负责人白祥虎说,学校给出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可是苗卫芳要求2800元,否则不来。学校认为苗卫芳纠结于300元的差价,情商不是很好,就未答应他的薪酬要求。苗卫芳最终也未得到这份工作。

经历一系列求职挫折后,苗卫芳又回到了原点,回村种地。谈起这种选择,苗卫芳说自己有一定的耕读情结,“这是一种逃避,一种退缩,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呢?或许是兼而有之吧。”

[责任编辑:赵敏莉] 标签:老父 研究生 苗风山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