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潮:孙中山精神的成长和故乡情怀
“孙中山文化”引领近代中国文明进程
解说:1918年初春的上海,和风渐暖,新绿葱茏,1918年的中国,却阴霾蔽日,箫风煞人,5月在西南桂滇军阀和北洋军阀的联手操纵下,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现在的中华民国只有一块假招牌,以后应再有一番大革命,才能够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孙中山此时愤怒地喊出“再造民国”。那么“再造民国,如何再造”,这却是摆在孙中山面前的一道政治难题。在这个彷徨无绪的困扰时刻,孙中山决定暂时抛开一切政治纷扰,前往上海莫利爱路29号做起了愚公,专心研究和撰写复兴中华的《实业计划》和《建国方略》。
张磊:他这个是非常完整的一个计划,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农业、工业还有这个服务行业,商业非常完整,他特别是抓住什么呢?抓住了,一,就是要建立交通系统,十万英里铁路。
解说:想致富先修路,孙中山是全面阐释这一建设观点的第一人,他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状况和人口密度,提出建造7大铁路系统,106条铁路线路的方案,将我国的沿海、内陆包括西藏等边疆省份连接起来,他第一次开创性的提出建设三峡大坝工程,开发浦东住宅区,全面发展煤、电、石油、农林、牧业和机械制造业等,他提出了与国外经济交往的五大原则,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独立规划,主权在我,创造精神。1919年这份浩如烟海,涵盖我国所有经济领域的《实业计划》正式出版。
张磊:孙中山这个时候,他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的变化,在此以后人们认为,发展实业是一种光荣的事业,让祖国富强,而不是说过去那个重农轻商,所以他起了这样一个意识形态方面,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解说:从1914年到1920年代初,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于西方国家陷入“一战”,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大大减少,民族工业产品的国内市场陡然扩大,商品价格上扬,又使工业的利润大增,刺激了各界的竞相投资,这个原本被洋货充斥的市场,给民族工业腾出了消费空间。如中国棉纺织业的进口机械1920年耗资690万两白银,1921年猛增到2670万两白银,从1914年到1920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13.8%,其中轻工业如面粉、卷烟的年增长率超过20%。在失业计划中孙中山强调社会经济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私营经济,凡是老百姓可以办的要交给老百姓办,国家要用法律来保护,而且奖励它。第二种成分就是国营经济,那些能够操纵整个国计民生的事业,应该要由国家来办,他把这种经济模式叫做混合经济模式。
谢亚芳: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以实践孙中山民生思想为内核,充分激活了中山人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中山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
解说:中山这座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城市,在近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珠三角“四小虎”,中国最早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第一批“国家文明城市”全国第一个地级生态示范市,与此同时,中山市以一镇一品或多品为特色,培育了一批特色专业镇,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品牌经济,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6个。包括大通红木家具,古镇灯饰灯具,小榄家电及五金制品,沙溪休闲服装等经济强镇。
文卫戈(大涌镇人民政府镇长):我们大涌,敢于在木材方面的一个突破,这一点就应该说,也是我们中山人的一种精神吧,敢为天下先。目前整个全球化的一个背景,对我们发展传统的家具非常有利。
餘锡盆(中山市古镇书记):30年前大家家里面都是吊着一个灯泡就叫灯了,就没有灯饰那个概念,然后大家慢慢觉得那个产业是可以做的,就做起来了。
文卫戈:通过这几年的一个发展呢,我们大涌的老百姓,就不断地进入这个行业里面,也看到他们不断地在成长,他们一个财富也好,他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地在提高。
餘锡盆:另一个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比如我们实行了两保一免,所有的农民,所有的居民都实行了城区的养老保险,城所有的居民都参加了医疗保险,我们实行了15年的免费教育,是由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免费教育的。
薛晓峰(中山市委书记):那么面临现在我们要推进科学发展,这个构建和谐社会,怎么样能够继续地先行先试,能够敢为人先,我想这个也是和中山先生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提出了要率先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这样一个奋斗的目标。那么同时呢我们把中山定位成一个适宜居住,适宜创新,适宜创业的这样一个幸福和美的城市。
谢亚芳:1988年1月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是目前全国少有的,没有县一级的地级市之一,中山人用具体的行动生动地阐释了孙中山的训诫,“立志做大事,而不要做大官”就是这种没有从官本位角度考虑设置县级政权的体制架构,充分地释放了城市的空间和活力,也促进了中山的城乡发展。
解说:他叫刘天明来自河源山区,今年42岁,是一位干了近二十年保安工作的农民工,现在是中山市小榄镇某企业的高级保安主管,2000年他来到中山,2004年起连续七年组织策划中山爱心人士,赴河源山区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当年20多岁的孙中山,数次上书当地乡官,甚至是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李鸿章,而刘天明现在却在不经意间传承着这样的精神,但他们收到的结果却截然不同。2010年6月,刘天明给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写信,提出其中一条是建议有关部门招录农民工为公务员,汪洋的回信肯定了其建议,而今农民工报考公务员已成为现实。
2010年11月,刘天明致信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建议邀请农民工观看亚运,于是在广东省工作的90名农民工,有幸到现场观看亚运赛事。2011年8月他意外地收到了来自中山市委发来的,列席参加市委全会议政的邀请。
刘天明(中山市某企业保安主管)::然后就是感到是说,中山就是敢为天下先,这样一个政府一个地方,所以说我们去的时候,我做了一下相应的准备。
薛晓峰: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叫全域中山,就是只要是中山的建设者,参与中山的建设,支持中山的建设,我认为都是中山人。
刘天明:市委书记可以参加我们这个,外来工小组讨论的时候,当时我也就把表彰外来工,那个有时候外来工,好妻子、好丈夫这样一个理念,在讨论小组会议上就提交出来。书记马上就做了一个回应,要求民政部门去做相应的一些政策,制订相关的一个表彰的规定。
陈茂辉(中山市市长):中山人民啊,秉行孙中山先生的平等博爱的精神,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了这个流动人口的积分制的管理,使得我们的外来的群众,与我们本地的群众,那么能够享受到基本服务,我们连续24年开展了慈善万人行,我们募集善款超过了8亿多,那么救助大概有10多万人数,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倡导的,开展援疆、援川、援藏啊,还有这个扶贫送到,使得我们中山这个成为这个闻名遐尔的博爱之城。
谢亚芳:1988年最初以“敬老”为宗旨诞生的中山慈善万人行,之后是年年不断,年年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中山市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也是中山市人民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那么在我面前的兴中路,就是这个活动今年的起始点。似乎在这凝练了香山历史人文的丰厚底蕴,以及人们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双重想念,在这块土地上我们触摸到了一位伟人生生不息的思想脉搏与精神文化。而现在的中山人,已经将对孙中山的崇敬埋藏在心里,同时不断地将他“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理念书写在这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时光既走,小村依然,伟人虽去,精神永新,天下皆为公,博爱满人间。
解说:从“经济崛起”走向“文化崛起”的中国,需要用文化与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树立崭新的形象,以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而凝结出的“孙中山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可能和途径。我们也期望着能上升为国家命题,国家工程的孙中山文化工程的可能,它已经印证和引领了近代中国甚至世界的文明进程,我们也期待着“孙中山文化”能继续引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