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如果说高温、干旱以至于台风,人类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文明武装自己,那么在逐渐变暖的氛围里,严寒的突然袭击,则让人类越发脆弱。
2009年在经历了连续十多个暖冬后,欧美和亚洲大部分地区,都遭遇了罕见的严冬,新闻里不时出现,“路有冻死骨”的画面。欧洲多个城市的供电、交通出现中断。而在中国,这场严冬连带几个月后发生的春寒,致使2010年的夏粮收割,六年来首次减产。寒冬里,中国北部还出现了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情,海上的石油生产,轮船运输以及捕捞养殖,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天津塘沽东疆港,到处可见板米多高的堆积冰体,而整个渤海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洋面,被海冰覆盖。
记者:你们一直在说三十年来最严重(灾情),三十年前是什么情况?
郭可彩(北海分局海冰专家):三十年前就和现在差不多,每年都和现在差不多,但是以后呢,随着气候变暖,渤海的冰很轻,今年突然加大了,应该说今年就是个常年,在30年前就是个常年。
丁一汇:气候变化应该全面理解呢,平均值的变化和幅度的变化,就是更冷、更暖、更湿、更干,原来百年不遇的事,概率很小的的,它可以变成五十年一遇,也可以变成二十年一遇。
解说:但是这负责的链条远远没有结束,三十年来骤然升高的温度,撬动了地球的自我调整,让事情有可能变得无法控制。
约翰·区奇(前IPCC主要作者、海平面研究专家):几十年来海洋储存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这导致了海水的酸化,这破坏了全世界的生态环境。
解说:海水酸化,已曾一度导致珊瑚大面积死亡,澳大利亚著名的海底观光胜地大堡礁,也未能幸免于难。然而更大的危机个还隐藏在这万里冰峰的极地,在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失去冰雪覆盖的冻土层正出现松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其中包括暖化效力是二氧化碳25倍的甲烷。
郭海强:我们认为在河口湿地,它可能也会释放一定的甲烷,像我们实验室下一步,就是来分别验证一下潮汐活动能带走多少碳,和释放多少甲烷。如果这两个结果都出来的话,那我们可以比较公正地来评价,河口湿地到底是固定碳还是释放碳。
解说:从法国科学家傅立叶第一次提出温室效应到现在,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人们终于在科学发展和争论中慢慢取得了共识,但环顾全球频频爆发的天灾,人类的醒悟是否已为时太晚?
利用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新能源面临尴尬处境
苏伟:大气的排放空间和大气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发达国家你们已经过度地占用了,历史上的排放空间,对于未来的,剩下的空间,你们就不要再占了。
解说: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全球瞩目,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推动下,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到哥本哈根,希望借助政治魄力,一改技术官僚主导下,气候谈判十八年来的艰难与焦灼,为全球制定一份雄心勃勃的减排方案。但轰轰烈烈开场的峰会,最终却狼狈收场。十个月后,美国太空总署发表报告2010年1至8月,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常年高出0。67度,为131年来最高,而2010年初当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正经历创纪录的罕见严冬时,低纬度地区以及南半球的高温,却将这个冬天推上了130年来的第二个暖冬。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丝毫没有因为人类的争论而停下脚步。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在2009年10月,长江隧桥开通之前,就像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农业和生态旅游是岛上人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05年上海政府看中了,崇明岛北部的前卫村,希望在这里为中国人的低碳生活树立起一个榜样。
徐卫国(前卫村总书记):我们本身想,低碳离我们很远,但是他们一看我们村里边的,一个是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秸秆发电,像我们种了42%的树,每一棵应该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整个帮我们设计了一套内容。
毛杰(前卫村村长):我们在造这个太阳能(发电厂)的时候,国内来讲达到一个兆瓦的,我们是第一家,我们所用的路灯,都是风能跟光能相结合的,因为它考虑到阴天的话,太阳能板储存量可能不够。
解说:从2005年至今,上海已在前卫村布局了11个项目,从水、电、交通乃至温室大棚,处处紧扣再生能源,要以这里为实验场,带动崇明岛以至整个上海,推广利用新能源的技术,对于前卫村的村民来说,这些名目繁多的再生能源,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村民用电依然来自国家电网,这些太阳能板产生的电量,则由政府以每度四块二的价格,全数收购。
毛杰:成本比较高,我们用网上的电也就是六毛一(每度)。
徐卫国:我们所有的清洁能源都是上网的,为什么上网呢?政府有补贴一块内容,如果自己用的话,那肯定就是说不合算,政府补贴这部分内容没有了。
解说:舍弃近在身边的再生能源,使用需要远距离输送的传统能源,前卫村的矛盾正是目前新能源在中国面临的尴尬处境,居高不下的成本,让有心者也望而却步,庞大的财政扶持,又使得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以太阳能发电所需的光伏组件为例,2010年中国的产量约占世界57%,而仅仅六年前,这一数字尚不足1%。
欧·奥德加: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风能发电设备,是全球最主要的,太阳能板和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地,中国现在与全球最先进的国家,比如丹麦,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最先进的领域里竞争。
解说:但是中国所有的产能几乎全部出口,夜气是销往在《京都议定书》中,承担了法定减排任务的欧洲。中国再生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奋起直追,掩盖了国内应用上的种种困境。
欧·奥德加:中国现在对欧洲出口,所以,我不认为可再生能源对于中国来讲很昂贵。
托德·斯特恩(美国气候谈判特使):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过,到2020年,中国的排放量将比美国高出60%。
解说:2009年12月10日,正当哥本哈根会议陷入僵局,美国因试图暗箱操作而腹背受敌之际,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斯特恩,突然将矛盾对准了中国。
托德·斯特恩:中国现在占全球20%的排放量,2020年,会是全球总量的28%,你想都别想,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中国不采取有效行动。
解说:而对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并有权利要求发达国家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美国政界正是弥漫着一股怨气。
詹姆斯·殷霍夫(美国国会议员):为什么我们美国要给中国帮助,让他们去达到某个目标,在我们还欠他们8千亿美元债务的时候,这完全没道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卫视李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