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2009年11月28日《皇牌大放送》节目预告:天边对长调:中蒙关系六十年纪事
解说: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黄海波:这首悠扬的牧歌名字叫做《天边》,是一首马上可以让每个人的心弦在草原上放逐的蒙古族长调。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蒙古这个地方似乎就是这样一首“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千年牧歌。那里有袅袅炊烟升起的毡房,有勒勒车轮轧过的原野,还有一个骑在马背上弯弓射大雕的彪悍民族。而蒙古这个国家对中国人来说,说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亲近还是疏远,是熟悉还是陌生,不论是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还是纵横捭阖的政治博弈,似乎都隐藏在那宽阔宽广的草原深处。
黄海波:2009年是中蒙建交六十周年,应该说两国关系经历住了一甲子的风雨考验,历久弥坚。而事实上,中国和蒙古这对邻邦之间的远近亲疏、酸甜苦辣可以追溯得更早,双方在二战末期就曾经有过并肩作战的兄弟情谊,所以我们今天细数六十年中蒙交往经历的开始,就要先从苏蒙联军和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河北张家口打的那一仗说起。
解说:河北省张北县城正南15公里处的野狐岭狼窝沟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战争,最著名的当数1211年秋成吉思汗率10万精兵与驻扎与此的40万金兵展开血战,结果金兵全军覆没,金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解说:七百多年后,这块曾经狼烟弥漫的土地,被侵华日军相中,自1939年起他们在野狐岭一线大作准备,以确保张北附近阴山山脉的要地,并掩护关东军的侧翼,开始构筑部分野战阵地。到1945年,日军再次修筑了总长约300多公里,点、线结合的环形永久性筑垒工事和明碉暗堡200多个,并在阵地北侧前沿挖了宽5米、深4米的战防壕沟,设有铁丝网和雷区。
策·布扬巴达拉呼(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翻开历史,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中国人团结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圣战当中,在战争过程中苏联红军认为日军是人民公敌,而向日本宣战。第二天蒙古人民也站出来,之后,从1945年8月11日开始,蒙苏联军踏上中国国土一起抗日。
解说:蒙古对日宣战以后,向前线派出了几乎所有的军队,由元帅乔巴山担任总司令,蒙古人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泽登巴尔为政治部主任。
熬那乐特·塞基么德瓦(蒙古边防部队第八总队老排长):当时,我们的国防实力在苏联的支援下,逐渐强大和变得团结有力。
解说:在苏联的帮助下,蒙古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实力都有明显的增强,作为合作形式之一,苏联也拥有在蒙古境内驻兵的权利。8月11日苏蒙联军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右翼部队,包括蒙古机械化第二十七团、第七装甲旅和苏联第三十摩托团、第三炮兵团等一万多人,在普列耶夫上将的指挥下长驱直入,以快速迅猛的作战,击溃沿途日伪军及伪蒙疆骑兵,于8月14日占领察北重镇,伪蒙疆察哈尔盟政府所在地张北县城。
解说:8月20号天刚亮,苏蒙联军就以急促的炮火两次轰击狼窝沟一线前沿阵地,在第三次炮击开始时,联军以轻型坦克和摩托车部队同时发起大规模进攻。日军从21号晚上开始向张家口方向撤逃,当时据说他们从60多名同伴的尸体上割下小手指,装入饭盒,准备带回日本。8月22号,苏蒙联军再次发起全面攻击,彻底击跨日军在狼窝沟一带构筑的防线,结束战斗。
熬那乐特·塞基么德瓦:在这场圣战里,蒙古人民兄弟解放了内蒙古人民,完成了解放的任务,内蒙古人民真的非常热情地接受了我们。
解说:狼窝沟一战苏蒙联军共击毙、俘虏日军860多人,缴获了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而苏蒙方有近60人阵亡,超过300人受伤。之后,苏蒙联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驻守在狼窝沟坝头一线。八路军随后向张家口周围迅速集结,于8月23号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张家口。
扎尔嘎勒赛汗(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国防武官):中国人民和蒙军、苏军联合起来参加抗日战争,为了表达谢意,中国在张家口建立了一个英雄纪念碑,并且经常清扫和爱护,而从日军的魔爪当中解救了中国人民。我们蒙古人民也非常高兴,这两种心情巩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黄海波:这场被蒙古人称为是“解放战争”的张北血战,在很多人看来是中蒙友谊,或者中苏蒙之间的友谊的一个象征。现在在张家口的苏蒙联军烈士陵园里,不仅有一座高28.8米的纪念碑,还安放着60名阵亡战士的遗骨。据陵园的管理人介绍,那里每天有上百人驻足观望,但10块钱的门票阻止了不少人进园的脚步,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门口看看就走了。这座纪念碑是当时战斗结束后,当地政府和民众自发修建的,为了纪念苏蒙联军和蒙古人民军作为国际主义战士的牺牲精神。说到国际,也就是把蒙古当成外国来对待的,而其实就在那场悲壮的战役之前,在遥远的欧洲中国、蒙古、苏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一次重新洗牌的契机。
解说:1945年初的太平洋战场,盟军已经攻入日本本土防御圈,而在欧洲战场纳粹德国在西线阿登地区孤注一掷,发动的最后攻势也刚刚被击退,苏联红军和美英军队正从东西两个方向朝德国纵深稳步推进,轴心国既然败局已定,对于胜利方的同盟国来说,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制定和利益分配成为当务之急,按捺不住的几大巨头立即开始了行动。
德·贡布苏荣(教授):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欧洲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参加远东军事活动方面,斯大林对盟国提出的要求是: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
解说:这份当时也被称为“密约”的雅尔塔协定,保密工作虽然非常到位,但蒋介石还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担心凡尔赛会议的悲剧会再度上演,连忙指令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打探会议内容。
解说:罗斯福从雅尔塔回到华盛顿后,魏道明就紧紧盯着他,向他询问雅尔塔的情况。3月12日罗斯福会见了魏道明,向他透露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对远东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维持外蒙古现状、中东铁路由中苏共管、苏联要在大连及其附近地区取得一个不冻港,但是罗斯福闭口不提协定(协议)一事。
沈志华:(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后来罗斯福去世了嘛,罗斯福去世以后到了太平洋战争结束的时候,中苏要谈判到底是怎么处理这个外蒙古问题,斯大林就说外蒙古维持现状就是让它独立啊。但是蒋介石说不对啊,说维持现状,咱们原来说好是宗主国还是我,它可以高度自治,双方不就发生这种争执了嘛。
解说:1945年7月7号晚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宋子文与斯大林的第三次会谈再次陷入僵局。第二天蒋介石决定实行个人外交,命令蒋经国作为他的“非正式代表”去找斯大林讲理。斯大林虽与蒋经国一家私交甚好,但却是先礼后兵,绝不退让。
金峰(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斯大林在和蒋经国的谈话中很明确地提出来,你要知道我为什么要蒙古呢?它有军事上的战略作用。如果说蒙古国被第三个国家给占领了,那就是外国你直接向苏联发动进攻,当时再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再一切断的话,俄国就完蛋了。
沙嘎德尔苏荣(蒙古领导人乔巴山的秘书长):1945年7月苏联邀请乔巴山到访莫斯科时,是我陪同去的。苏联方面很隆重地欢迎我们到访,这时候苏联和国民党在洽谈两国携手的问题,这个时候把乔巴山邀请到苏联,就是这个目的。当时联合国承认蒙古国的独立,中国必须要承认蒙古的独立。
其·达西达瓦(蒙古国历史研究院院长):蒋介石已经不能不答应了,因为被好几个条件所逼,把中华民国从日军的侵略之下解放出来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解说:1945年8月14号中方新任“外长”王世杰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同意“继续支持中国战场抗日”,击败日本后尊重东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中华民国则答应将依照公正的公民投票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沈志华:1945年这个条约蒋介石没办法,只能签字。说那就让外蒙古从形式上,那就是让它公民投票。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