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湘:自从宋代开始被定为皇帝赐封的讲堂,岳麓书院就担起了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重任。细数从岳麓书院走出来的历史名人,既有像王船山、魏源这样的思想家、大学者,也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谭嗣同这些领导社会变革的实践者。他们都是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榜样。
解说:公元1638年,即明朝崇祯十一年,衡阳青年学子王夫之顺江而下来到岳麓书院求学。因为深受岳麓学统“传道济民、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王夫之后来成为集中国传统哲学之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清初三大儒家。王夫之晚年隐居于家乡衡阳的石船山下,学者尊称其为船山先生。
解说:王船山编治四书五经,著述几百种。在其学术成就中,尤以哲学思想最为突出,堪称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王船山以自身一生的追求和实践,开创了理学与经世致用结合的新的务实学风,是湖湘文化的一大转折。后人指出,正是因为王船山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才有后来救国爱民、中流砥柱般湖湘人才群体的崛起。
解说:晚清大儒魏源出生在邵阳隆回县一个偏僻的小村落。1840年的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列强的军舰和大炮彻底将中国拖入了灾难深重的境地。胸怀强烈忧患意识的魏源,痛陈时弊,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治夷”的命题,他编撰的120卷本《海国图志》,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和社会制度,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魏源也因《海国图志》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和林则徐一并被称为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近代先驱。
解说:娄底人曾国藩和湘阴人左宗棠被称为清朝中兴重臣,洋务运动时期分别担任两江总督和闽浙总督。为了富国强兵,曾国藩率先在安庆设军械所,随后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局,而李鸿章在上海和苏州设立制造西洋炮的工厂。此后,煤矿、铁厂、电厂、缫丝厂、织布厂、自来水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力主改革的洋务派一蹶不振,这场自上而下发起的变革自救运动宣告失败,中国刚刚打开的国门再次被重重的关上。
解说:当历史前进的车轮频频受阻的时候,维新派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遭遇血雨腥风,危急关头,浏阳人谭嗣同义薄云天,誓为变法而流血,他那句“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的名言震铄古今,成为中国十九世纪末的一抹血色曙光。
解说:千百年来,生活在湘江及其众多支流沿岸的英雄俊杰们汇聚于湘江,顺江而下,受业于萍州书院、石鼓书院、船山书院、碧泉书院、岳麓书院等学府,再出洞庭,涉长江,奔赴五湖四海,走上历史舞台。
解说:这里是长沙最为热闹繁华的商业街,是市民们休闲和购物的理想所在。这条街道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一位革命先驱——黄兴。距此不远,还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蔡锷路。
解说:1916年底,两位民国开国元勋相继去世。他们是邵阳人蔡锷和长沙人黄兴。以黎元洪为首的北京政府,对两公逝世,十分重视,经国会讨论,决定为黄兴、蔡锷举行国葬。蔡锷是辛亥革命以来举行国葬的第一人,所以史称“民国之有国葬,实自松坡始”。而章太炎的著名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对民国创始人黄兴的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有人说,这也是对近代无数湘人英杰的贴切评价。
解说:1916年春天,湘军成立第二师,到长沙招兵。在洞庭湖挑河泥的彭德怀得知消息后,赶到长沙应征。于是,他成了湘军第二师中一个二等兵。这年秋天,18岁的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长沙陆军讲武堂录取。这年9月,在湘西护国军任营长的贺龙只身来到了长沙,进入督军署工作。同样在1916年,毛泽东也已经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了。时值炎热的盛夏,但韶山冲的游人依然是接踵而至。就是这处看似普通的民宅,走出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毛泽东。几十年后,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席、刘少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彭德怀和贺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四位杰出的湖南人竟然在1916这一年同在长沙,他们彼此并不相识,也不会想到,他们人生的第一步都是从湘江岸边的长沙古城开始的。
王鲁湘:细心回顾历史,总会看到诸多巧合。1916,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年份,却因为大人物们在长沙的一段风云际会而显得尤为特别。历史的车轮总是会因为这些暗自的契合而改变方向。当众多志在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湖南青年们相聚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变革即将到来。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