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湘:法国文豪雨果说,莱茵河是他最喜欢的河,那是19世纪初。一战后,这条既迂回曲折又雄浑壮阔的绿水潆绕的大河,成为德国工业发展的根本,为当时的“欧洲引擎”鲁尔、洛林等大矿区提供水源。事实上,沿岸六国一直都放心地从这条大河中吸取水源,直到1986年上游发生剧毒化学品倾倒事件,关闭了莱茵河沿岸所有取水口。乐与怒,同样在湘江。莱茵河1320公里湘江856公里,莱茵河源于雪水和源于溪流,莱茵河入海湘江入湖,从细致的指标上看,两者很多不同。但它们同样流域广泛,命运跌宕。或者说,依靠大河的人,有着相似的人生。
解说:这一天,天气很好,环境保护志愿者刘成林又一次开始了他的湘江之旅。早在2006年,刘成林骑着自行车从株洲出发,一直走到湘江的源头。而这一次,为了一个新任务,他要走遍湘江全程。
刘成林(环保志愿者):沿着湘江,去调查它的排污口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大的量,水质到底怎么样,然后采集标本,然后做一个统计。
解说:2002年,刘成林从株洲电务段离职,成了一名自由摄影师,并开始关注湘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湖南人像刘成林一样,开始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湘江,因为湖南的环境状况直接反映在湘江的水质上。作为全球极具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铅、锌、锑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和冶炼自然成为了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1966年,湘江检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1978年,湘江已成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质呈恶化趋势,工业污染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解说:2008年6月2日,一则新闻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湖南将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治理湘江水污染,要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这一天,湖南省政府召开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湘江流域8市市长向周强省长递交了湘江污染治理责任制。为期3年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正式启动。
解说: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的三十六湾,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是湘江的二级支流陶家河的源头,多年来,矿产遭受掠夺式开采,不仅造成自然资源的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给陶家河流域以及湘江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矿产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政府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关停了三十六湾矿区,对11个有证矿进行重组。
解说:此前,每年临武县的国税、地税两项加起来有1亿元人民币左右,现在突然消失,失业率陡然增加,短暂的繁荣之后,留下了长久的痛。但是,为了让湘江变得清澈,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
解说:关闭、拆迁只是治理工作的第一步,此前的矿区生产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仍然在延续,为了将后遗症减轻并最终彻底治愈,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临武县副县长刘帅经常要亲临实地做考察,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送往省环境研究部门进行研究。而这次,他干脆从省里请来了环境保护专家到现场,当面请教。
解说:老张是居住在东江湖边的渔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正如祖辈们那样,到湖心打渔是老张的工作。而这几天,老张不仅仅要去打渔,更重要的是,他要把东江湖看进眼里,记在心头。位于湘江上游区域的东江湖与湘江水脉相连,对湘江的水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为了保护东江湖保护湘江,资兴市通过移民措施,减少湖边的居住人口,而老张是第一个响应的人。他之所以能毅然决定离开这仙境般的家园,是因为离开她,正是为了保护她。
解说:国家选择在2007年12月批复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背后大有深意。这个深意就是中部崛起的大背景。2006年4月,中央启动中部崛起的战略,在《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中央确立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4大城市群作为“中部崛起”的重点。这是长株潭城市群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进入“国家队”。
解说: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方面来看,湖南省的环境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湘江岸边的湘钢集团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大型企业,每天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在水处理工区,废水经过处理,被循环利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控制了污水排放。工区主任曹斌在办公室养的几条金鱼,用的就是在这里经过处理的水。这些水虽然还只是工业用水,但是已经非常洁净,湘钢的水处理技术可见一斑。曹斌主任告诉我们,湘钢正在加速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远的未来,将达到污水零排放。
解说:湘江岸边,总会有徐徐清风袭来。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湖南人生活这里,亲密地依偎在湘江的身旁。世世代代,湖湘儿女以自己的方式与湘江交流、与湘江亲近。
解说:湘江南来,穿越万山葱岭,汇合千溪百水,蕴泽湖湘大地,阡陌纵横。湘江北去,波涛万卷,远行千里,涌入洞庭的胸怀,奔腾长江的呼唤。这是湖南人千百年不变的桀骜体性,这是湖湘文明源远流长的渊薮,这是湖南大地激越的脉搏,奔流不息,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