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王志乐:“超国民待遇”不存在 外资没有国民待遇

2010年12月23日 10:31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这个看法你得注意,我们现在看这个觉得好像很不合理,为什么给他们特别的待遇?但是你要倒退30年,20年的时候,你来看当时的情况,我们要吸引外资,我们国家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要引进外资,而当时国内条件不够,所以需要有一些特殊政策来鼓励他来,所以给他一些比如税收优惠,但是我们当时明显的感觉,比如有一些外资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像当时的一些市场准入的地方,包括服务业的准入,当时都没有。

王志乐:所以在这个时候,给他一些特殊的待遇,这个谈不上什么超国民待遇,这是咱们国家当时政策所需要的,所以你去看官方的文件,从来没有用过超国民待遇这个概念。

李洁:中国投资环境逐年改善 鼓励外商投资

李洁:我觉得这个情趣可能有一部分是有些情绪,有一部分也有一些误会,还有一部分也是一些媒体的炒作,把它更渲染了一些,为什么这样讲?第一、我觉得中国投资环境是逐年在改善,如果我们讲从30年之前到今天的30年之后来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投资环境大大的改善,大大的改善我们讲,首先外商关心的这么几点,第一就是要开放,你这个市场是否开放,大部分市场对外资来讲是开放的。

因为咱们有一个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很多类基本上都是鼓励类的,限制类的有一些,禁止类的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

第二、作为投资者,外商关心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公平,公平这方面来讲,刚才提到了就是城建税到今天为止一直免征,多少年来免征,还有教育附加费也免征,这方面来讲,相对于别的投资者来讲,好像外商享受了一些优惠,从这方面目前来讲还是不错的。再一个来讲,就是透明,我们讲透明尤其是政策方面,30年来在政策法规建设方面的的确确我记得在十几年前的话,很多政策都是内部材料,你根本看不着,你没法讨论的。所以我们觉得整体的环境还是有大大的改善,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就不要把它看成怨言。

王志乐:我觉得政府在投资环境改善,实际上逐年在做,而且越来越好。但是为什么这一轮产生了一些分歧?我认为有一些学者和有一些记者,他们既没有去研究、调查外商到底抱怨什么,他们认为外商在抱怨超国民待遇取消了,所以抱怨中国。你提到的那篇文章我也看到了,那篇文章我觉得不能说是代表官方,他们说外商现在在抱怨取消了投资优惠待遇,实际上我觉得不是,据我的调查,外资对现在的投资环境主要批评集中在3个问题上。

一个是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标准,再一个知识产权保护还有一个政府采购,主要是在三个问题上。这三个问题都不是涉及到所谓的超国民待遇,而是他们认为他们没有享受国民待遇。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总理温家宝他也讲过,他说并不是说外资都理解的错误,都不对,而是说我们有一些政策确实不够明确。

顾敏康: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

邱震海:王志乐先生我觉得是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有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目前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外资企业,尤其如何看待外资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高速发展当中的一个建设性作用。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在上海现场听听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顾敏康的意见。

顾敏康(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觉得无论是外商有意见或者媒体在鼓噪或者怎么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法律应该是冷静的。我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也看30年的变化,我们一定要确认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民主建设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制度的推动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我想首先大家是不是可以用国民待遇或者超国民待遇这种词语,我个人感觉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把它界定作为一个词汇,这个问题也不大。所谓的国民待遇应该是跟最惠国待遇紧紧相连的。这个大家也知道,在外商投资过程当中,任何国家它总是不会让外资享受完全的国民待遇的。当然由于中国在一开始它需要在外汇、技术、管理经验等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吸引他们,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你必须要给他们一定的诱惑力,包括税收的优惠。30年过来我们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如果继续的在投资方面对外商进行调整的话,我觉得这个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邱震海:对,现在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方面是外商原来所谓的优惠,投资的优惠的环境可能是在随着中国的发展慢慢的失去。另一方面是外商要求的跟中国当地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国民待遇,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完全实现。

蒋兆勇:对外资的广泛优惠实质上依旧存在

邱震海:欢迎回到《震海听风录》,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有关在华外资一个所谓的超国民待遇结束之后,各方人士的一个对话。我想我们不管是不是使用超国民待遇或者国民待遇这个词,不管怎么样,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在华外资所享受的一些优惠政策,目前正在跟中国的国营企业,中国的民营和国企一样慢慢的去平衡化。

如果说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外资既然这样要求跟中国企业享受同等的另外一个词,所谓的国民待遇,未来到底能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如何看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在北京同时也请出北京的媒体观察人士,兆勇你好。你怎么看所谓同超国民待遇,最近还似乎有一些情绪,刚才大家都很理性的做了梳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深藏的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楼楚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