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林靖杰拒绝艺术至上的标签 商业时代怕没饭吃

2013年08月02日 11:02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2007年,林靖杰导演的个人首部剧情长片《最遥远的距离》获得了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林靖杰也被形容为台湾为数不多的依然坚持艺术至上的导演,不过他坦言,自己很怕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因为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商业的时代他就没饭吃了。

凤凰卫视8月1日《与梦想同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作家王文兴在台湾文坛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在读者中其实算是小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低产,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作品确实是佶屈聱牙,小说《背海的人》更是出了名的难读,他的传记纪录片导演林靖杰坦言,起初自己和大多数读者一样,也读不懂这本小说,他也会有疑问,王文兴小说中大量创造的符号、古怪难懂的字,是不是他有意要想标新立异,在文坛独树一帜。

长时间地跟拍之后才发现,其实他只是很纯粹地想要接近他内心的真实。林靖杰说,他很能够理解王文兴在文学创作上的心态,拍电影同样要经历这样的拉扯,是要让更多的观众接受、喜欢,还是坚持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东西。

林靖杰告诉我说,有的时候他也会羡慕王文兴,在王文兴的那个年代,他留学、毕业、退伍之后就可以去台大外文系当教授,那个时候的教授还是非常单纯的,不用兼做很多行政事务,可能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创作,同时也有不错的收入,可以自己安适的小世界里边进行纯粹的创作。

和王文兴不同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林靖杰无法既坚持纯粹的自我表达,又能够有稳定的收入。

林靖杰:你知道台湾在我们这一代,我们台湾叫五年级世代,应该就是你们的六零后,在二十几岁投入电影这个行业,那你有满腔的热血,跟满脑子的想法,以及创意,但是我们正好遇到台湾的电影最谷底的一段时间,那个谷底谷底到一年不到十部电影被拍出来,在这样的将近十几年的谷底,资金根本不愿意进来,所以呢,有办法的都转行了,最后留下来的是什么?留下来的是死心眼的创作者,他对于透过电影来创作这件事情,他很爱,他无法割舍,我们既然经历了那个最谷底的十几年,那到了40岁之后,我们终于有机会拍出一点点让人家看到的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是你就用整个青春去坚持这个事情,你现在还有什么会输的呢?

许戈辉:2007年,林靖杰导演的个人首部剧情长片《最遥远的距离》获得了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林靖杰也被形容为台湾为数不多的依然坚持艺术至上的导演,不过他坦言,自己很怕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因为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商业的时代他就没饭吃了。虽然很多时间一些妥协也还是会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林靖杰相信至少自己不会媚俗,依然努力在纯粹的创作和适应大多数观众的口味之间做着平衡。

《与梦想同行》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许戈辉【主持人专区】

播出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9:55-20:00

声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永坤] 标签:林靖杰 王文兴 标签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