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航空救国搏命飞行
2009年09月28日 09:53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明亮:它是按照我们现在讲法,叫做它没有“蒙皮”,就是我们看上去就像一个建筑物的那个搭的那个脚手架一样。都是一些纵横交错的,还有斜的一些那个横条啊,那个梁,把这个飞机结构组装在一起,很简陋的。

梁水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他既是飞机的设计师,又是制造家,又是这个飞行家。

解说:随着发动机发出低低的轰鸣,农场周围的人也越聚越多,“冯如一号”的机身开始震颤起来,飞机缓缓离开了地面,甚至都没有戴一顶头盔的冯如,努力地控制起飞机的速度和方向。

陈乐祖:他飞上天的,离地飞行的时候一刹那,他的心情是特别特别地值得骄傲。因为中国龙,终于可以插上翅膀飞上蓝天,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骄傲。

解说:冯如驾驶飞机缓缓离开地面,慢慢升空,两米、三米、五米人群中开始爆发出阵阵惊呼,飞机在强劲的山谷风中开始向前滑行。三百米、五百米、八百米,把农场和人群都抛在了身后,莱特兄弟驾驶的飞机,仅仅在空中停留了13秒,而冯如的这次试飞,远远超过了这个时间。

冯如驾机搏命首飞 防护装备仅一副眼镜

解说:虽然只有飞上高空才能领略另一番景色,但是对于没有任何飞行经验的冯如来说,这次试飞充满了种种危险。

王明亮:没有任何措施,因为当时也不允许啊,当时那个飞机发动机马力六马力,能够把一个人送上天就非常不容易了。

陈乐祖: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如果上了天以后,你一个一不小心的话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当时的那个保护设施也不是很完善。

王明亮:也没有设计出像现在我们看到的什么弹射装置啊,救生降落伞啊都没有。那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冒险,就是一种难听的话说叫做玩命,难听的话叫玩命,但是它就是一种勇敢精神。

解说:由于早期的飞机机舱完全处于开放状态,随着飞机的升空和滑行,风速越来越大,坐在驾驶室中的冯如,感觉到呼吸变得越来越不顺畅了。

陈乐祖:全开放的座舱,所以他的飞起来的时候,那个风力是很猛的一个风力,那个风速啊,在飞起来的时候。

王明亮:所以当时飞行员在那个飞机上,在那个座舱上不像现在,它还有一个座舱,有个座舱盖,还有各种各样的防护设备,什么都没有,就是戴副眼镜,解决那个风力冲击眼睛的问题,很简陋。

陈乐祖:然后那个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能够在那个飘飘然,还有那个风速的情况下,能够很稳地对飞机进行操控,这个是很了不起的。

发动机空中停车 冯如驾机迫降成功

解说:当飞机飞行了八百多米,离地4.57米的时候,冯如准备作一次斜向转弯,也就在这个时候,飞机的螺旋桨突然停止了转动,飞机瞬间脱离了冯如的控制。

王明亮:说它什么原因呢?就是那个发动机的那个有记录说是它那个发动机的那个轴拧得太紧,拧得太紧,结果飞着飞着螺旋桨就掉了。

张维:当时飞机也是一个情况,发动机超温了,那么发动机就停转了,停转飞机就失去动力,失去动力呢,那自然就要下坠下落。

解说:下落中的飞机如离弦之剑,迅速冲向地面,人们惊呼着四散跑开,飞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梁水长:因为这个飞机飞上天之后,一个庞然大物,毕竟不是一只鸟,掉下来是很危险的事情。

张维:当时他等于是迫降成功,自己还没有受伤,也没有那个机毁人亡。

王明亮:这个要说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当时这个飞机比较简陋,比较简陋带来什么呢?飞行高度很低,4米到5米,所以说这个4米到5米,他摔下来以后,当时这个飞机具体的当时失事的情况,都没有详细记录,只是说是他在是大腿受了点擦伤。

张维:那次飞行呢?应该讲算是成功的,像莱特兄弟他的飞行也不过如此。

解说:“冯如一号”从五米多的高空摔落下来,飞机起落架的一个轮子,因与地面剧烈碰撞而损毁。但幸运的是冯如没有受到重伤,尽管只有五米多高,八百米远,但是冯如发明并驾驶的飞机终于飞上了天空,中国人的航天愿景不再是一个梦想。

陈乐祖:所以我们说冯如是中国史上飞行大家,这个称谓是当之无愧的,他是集那个设计、制造、飞行于一身的这种第一人,中国第一人。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