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航空救国搏命飞行
2009年09月28日 09:53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明亮(空军指挥学院教授):有材料就说嘛他专门去研究鸟,买了鸟去看这个鸟的一些,它这个翅膀啊,它那个飞行以后,它那个羽毛的那个分布的情况,展开的情况。从中研究那个气流在穿越这个飞行物体的这种,所对飞行物体产生的一种反作用,找到那种平衡的原理。

张维:当时啊,他主要是把很大的精力啊,投放在飞机的本身上面,因为我们知道你根据一架飞机的外形,你是能看得出来,哪是副翼啊,那是这个升降舵,哪是方向舵,你看得出来的。但是你不知道它的重心位置,而我们这个飞机,如果这个重心设计不好,前后这个不平衡的话,它是飞不起来的。因此他花了好多好长的时间,在这个做这方面的测试。

解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置足够的生产工具,飞机的大小零部件,都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完成,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制成一个合规格的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的规格,当时是没有标准的。

张维:当时所有的人,对自己的这些设计啊,都是一个极端保密的状态,包括冯如他自己。所以他拿到别人的这个设计,几乎不可能,那只能是在外面,比如说人家公开表演的时候,去买张票看看,可能还不能很靠近地看,而且当时就是主要是你用什么材料啊,你这个机翼这个翼形啊,就是它这个机翼的弯曲度到底是什么个情况?这你去看看,你是看不出来的。你除非你拆下一块翼类,你去量一量,你就知道它的翼形了,它这种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呢,应该说拿到图纸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只能是根据自己的这个,自己的研究,自己去动手去做实验。我看到过一篇报道,就说他做的这个飞机模型,就做了很多,就用来就抛出去去飞,看它这个构形,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飞行的这么一个构形。

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6年后冯如飞上蓝天

解说:通过充分观察研究之后,冯如选定以莱特式飞机为设计飞机的主要蓝本,同时参考花曼、寇蒂斯、伯里利奥等当时著名飞行家的飞行图形,绘制成飞机结构施工图。

张维:我们知道莱特兄弟那架飞机,是有轨道、有滑橇,冯如觉得这个可能并不符合他的条件。他装了这个轮子,当时据说是装了四个轮子。那么要做地面的滑跑实验,就看它的这个操作力,力臂啊,效果啊,这种都是做了一些实验。但是具体多少次,是否之前进行过什么低速滑跑,高速滑跑,这个我们没有更多资料记载。

解说:经过3年的努力,参考了很多飞机的样式、特点,也不知道经过多少次失败,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中旬,也就是在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可以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从而跻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飞行取名为”冯如一号“。

陈乐祖(广州航空协会副会长):他以四个轮子的设计,前后四点来设计的话,它的起飞、它的降落,相对比其他的当时的设计,要比较稳。另外着陆点比较平衡啊,对这安全性是第一的,但是由于它等于是增加这个重量,因为你四个轮子嘛,你跟前三点,后三点两点,相对来说它也会出现一个增加一个飞机的重量,怎么解决呢?我估计他不断地修改。譬如说把翼展、机长这方面去考虑,但是最终的目的四个轮子是为了它的起飞跟降落那个安全性,比较稳,那平衡嘛相对来讲。

解说:“冯如1号”与莱特型飞机相似,也是双翼,构架式机身,发动机安装在下翼中央的推进式,鸭式操纵面布局的飞机,其方向舵也像莱特型飞机,但改进了着陆装置,起落架末端安装了四个轮子。

张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飞机呢,是一个木头和金属作为结构架的,我们看到这些支柱啊,很多是木质的,主梁有一些金属件,但不是特别多,因为当时金属比较重。我们看到人是坐在发动机前面,发动机的散热器前面,大概就这么一个结构。油箱呢,在机翼上面那个纺锤型的那个东西呢,是一个油箱。它这个气动布局呢,是一种鸭式布局,等于它这个水平尾翼,就是升降舵是放在了前面,方向舵在后面,跟这个形成前面是升降舵,中间是机翼,后面是方向舵这样一个构形,跟莱特兄弟飞机的构形是一样的。

“冯如一号”升天 飞行时间超越莱特飞机

曾子墨:1909年9月21日的傍晚,一架简陋的飞机,静静地停在美国奥克兰市派德蒙山脉旁边的一片空地上,冯如坐在驾驶室内双眼注视着前方,眼前是蓝天、农场和崎岖的山野。闻讯而来的有熟识的朋友和不相识的华侨,大家簇拥在飞机两旁,冯如驾驶飞机,做了一次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高度保持在10到15英尺之间,航程约半英里,最后缓缓地安全着落。

请让我们记住一百年前的这个傍晚,在大西洋的彼岸,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开启了中国的航空时代。

解说:1909年9月,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冯如终于制造出了第一架可以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冯如一号”,为了测试这架飞机的性能,冯如决定亲自架机试飞。而在这之前,冯如没有接受过任何与飞行有关的专业训练,因此这次试飞也就变得凶吉难卜起来。

陈乐祖:他没有受过很特殊的那个飞行训练的情况下,他敢于冒险。

王明亮:当时这种飞机还是非常简单,所以说要去试飞要有很大的勇气。

梁水长:首先是很兴奋的,自己造出飞机来之后,就搬到附近的小山包,下面有比较宽的麦田,小山包前面有比较宽的麦田,就在那里试飞嘛。

解说:飞机的试飞地点选在了一个农场的空地上,没有指示灯,没有航标,甚至没有跑道,简陋的第一次试飞就在这里开始。

陈乐祖:而当时看那个照片来讲啊,他是没有特殊的那个装备,譬如说飞行服那些都没有,而是戴了一个防风眼镜。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