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航空救国搏命飞行
2009年09月28日 09:53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冯如婚后赴美学习 获誉“天才发明家”

解说:少年冯如就这样白天做工晚上学习,逐渐地开始掌握了机械制造技术。四年时间过去了,1899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如回到家乡,迎娶了从未谋面的妻子。次年他独自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冯和锦:冯如结婚以后,梁三菊也很想跟丈夫去美国啊,但是冯如跟他的老婆说,第一家里父母的身体不那么好,你一定要留在家里照顾两老。第二我在美国学好了文化技术,学好了机器,我达成我的理想以后,我还是要回来祖国的,因为我的心还在中国啊。所以他对梁三菊说你不要去美国,美国不都是所有,我还是回来的。

解说:经过十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冯如精通了机械和电机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熟练地设计和制造各种机器,特别是他制造的小型发电机,不但运输移动方便,而且发电效率优良,冯如先后研制过抽水机、打椿机、发电机、有线电话机和无线电报机等。在美国旧金山地区,也开始小有名气起来。《旧金山观察家报》称他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深得社会赞誉。

冯如立志航空救国:苟无成 毋宁死

曾子墨: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中国东三省厮杀。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势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从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国“的思想,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

莱特兄弟飞机首航

张维(中国航空博物馆研究员):莱特兄弟把飞机造成了之后,对于冯如来讲,他觉得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那么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是靠这个军舰敲开的中国的大门。那么军舰是从海上来的,水是一种介质,现在冯如看到飞机出现了之后呢,似乎空气也变成了一种介质。那么这种新兴的这种,当时很多人认为是玩意的这么一种东西,会不会在未来起巨大的作用呢?当时谁都搞不清楚。那冯如呢,我觉得他这个人,是比较有远见的。所以他看到很多东西之后,觉得似乎是可以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因此他才考虑怎么把,怎么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来。我觉得是这样,莱特兄弟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冯如筹措经费造飞机 华侨贡献微薄之力

解说: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旧金山,开始招收徒弟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张维:最早的时候跟冯如一起合伙造飞机的这些人呢,其实都是跟他年龄相仿的一批人,他们呢,都有比较强烈的爱国情怀。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飘洋过海到这边来工作,是大背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所以他们都有这种梦想,因此呢,这些人集合到一起,那么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以后的发展,当然就有可能来,有可能找到很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才合伙来干这件事情。

解说: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械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

梁水长(恩平市司法局副局长):一开始的时候是筹集,自己拿一部分出来,华侨们也捐赠的一点给他们。但是这样子还是不行,那么一点点钱不够,后来他们又想办法,在一些比较有名望的华侨支持下,去这个合股,用股份的形式去集资,筹集这个经费,去维持这个发明飞机的费用。

解说:不光是研制经费筹集困难,人少力薄,三人挤在只有7.5平方米的房间里研制飞机。更重要的是,当时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空白的。

张维:飞机能起飞的关键因素,就是它能克服地球的引力,它自身产生的升力,能够超过它的自身的重量,就比如说这个飞机螺旋桨转动之后,机翼产生的升力,比如这架飞机重300公斤,那么它只要能理论上超过300公斤,它就应该是能飞起来的。一般情况下呢,是要有一定的余量的,完全是探索。就当时就连飞机重心在什么位置,可能他们都是探索出来的,摸索出来的,而不是能完全精确地计算出来的。

解说:年仅25岁的冯如怀着”固吾圉,慑强邻。壮国体,挽利权“的雄心壮志,带领他的3位志同道合的助手,开始开创中国人前所未有的伟业,制造飞机。

张维:当时跟冯如合作的这几个人呢,也都是能工巧匠,那么他们这些人呢,可以在各个领域来帮忙。因此我们现在考证的资料呢,认为冯如呢,既是设计者,又是制造者,就是既是设计师又是工人。而那几个人呢,也都是我从这找来一些资料,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能把一些东西结合一下,也就是这么一个,是一个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这么一个过程。

航空资料一片空白 冯如只能闭门造车

解说: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冯如先后从《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和《昆虫式飞机》等当时著名的航空科学书刊上,搜集了大量制造飞机的技术资料。

张维:当时啊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经费去买很多的报纸,那就只能是比如是去图书馆啊,去教会啊,反正能看到的地方,各种信息有用的,没用的,就先给收集回来。因为当时对飞机的这个概念啊,很多人还都是一个很初级的,很原始的概念,很多材料写得都是比较猎奇的。因此从这些猎奇的材料当中找到一些实际能用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他们收集资料的过程是相当艰难的。

解说:为了探索飞机的制造和驾驶技术,冯如通过观察飞鸟的飞行情况,领会到要制造一架能够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要合理的外形,良好稳定的操纵系统,而且要达到最大功率和最小重量的完满结合。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