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风靡80年代的《走向未来》编委会为何同年解散

2012年12月11日 10:30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这些学者认为“走向未来”的编委会与当时的官方改革派关系很近,他们想影响政策,老是在和官方辩论,所以他们讨论的语言老是半官方语言,而且由于便重现实功用和普及性,丛书后来逐渐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也影响了它的影响力,但是无可否认是“走向未来”曾经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也许是一种宿命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金观涛夫妇应相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从事学术交流,留居香港。风靡八十年代的“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也于同年解散了。

凤凰卫视12月10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有强烈的启蒙需求,人民在思考,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困境,我们如何选择新的方向。在这种情势下“文化热”应运而生,在当年中国出现了三大民间文化机构,成为引领大陆人文科学各种思想风潮的“思想库”,“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就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一个。

“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的发起者是金观涛,他如今在内地已不为人所熟知,但是在十八年代,金观涛这个名字,可以说在文化思想界赫赫有名,甚至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范围,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金观涛原来是中科院的研究员,遭已对国内的教条和饱受理论体系感到不屑,后来他和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拍即合,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金观涛组建的编委会汇集了一批年轻学者,差不多当时都是三十多岁左右,有的甚至是大学刚刚毕业,他们充满理想和热情,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表达欲。时至今日编委会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或者行业的精英。

1984年第一批丛书面市,这批丛书不但受到各地争相地抢购,而且不断地再版重印。短短五年间,丛书刊出了大约70种,这些书都是薄薄的能放进口袋的读物。在选题上,编委强调既要有编译西方的,也要有中国年轻学者原创的著作还要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强调科学主义,贴近现实和面向大众的普及。

这套丛书中理论影响最大的是金观涛提出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论,而丛书翻译的《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西方的未来主义著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过在当时一些学者对于“走向未来”这套丛书的路数还是有微词的。

这些学者认为“走向未来”的编委会与当时的官方改革派关系很近,他们想影响政策,老是在和官方辩论,所以他们讨论的语言老是半官方语言,而且由于便重现实功用和普及性,丛书后来逐渐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也影响了它的影响力,但是无可否认是“走向未来”曾经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也许是一种宿命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金观涛夫妇应相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从事学术交流,留居香港。

风靡八十年代的“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也于同年解散了。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走向未来 年代 编委会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